每次做咨询的时候,都会看到对方陷入自己的故事,从妈妈,讲到老公,从女儿讲到弟弟,好像外面的人,每个人都在强化自己的信念,而其实真正的就只是内在有一个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没有去觉察这个不舒服的感觉,而是直接对他起了反应。
我们能做的并不是把对方拉进那个靠近中心的本质,而是不带任何期待的,每一步都是接纳的一点点去让她自己沉下来。从对方是否阻抗就可以照见咨询师自己是否走好了自己的过程,自己是否在中心,同时去示范,当对方是一个这样的状态,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觉知的话,他的无意识,我们也会变得无意识,陷入对方的故事,站边,教导。我们不是基于焦虑和恐惧的想要去拯救对方,先把自己照顾好以后,才能真的看见她的感受,而不是去想搞明白她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要去知道对方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很想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很想进入对方的心里,但其实这样是进不去的,我们只有回来看到自己内在发生了什么?并且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其实对方在被我们拯救的时候,他的感觉并不好。
当我们用一颗打开的心去靠近他的时候,打开对方的心,最好的办法是打开自己的心,当我们去触碰到那个挫败感,就在给她做了示范。
其实对方是因为触碰不到自己的挫败感,就会愤怒,就会焦虑,其实全都是不想面对那个挫败感的防卫,当外面有一个人对他敞开的时候,外面有人向他示范了,如何面对自己的不舒服,这个力量是很大的,你能够示范给他面对自己的不舒服是怎么做?他就知道,然后她就安下来了,马上就沉下去了。
咨询师的状态,决定了咨访关系,咨询师没有办法带来访者去到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最好的就是示范。过多的教导,经验的分享更加让对方感觉不好。
当我们陷入问题里,就只纠结在自己的故事里头,而且还会被问题勾走,一定是我身上有什么问题,他们就会越来越多的陷入,我有什么地方有问题的,那样的一种探究了,这样的探究会让我们哪里也去不了。而且在这种状态下,什么也不往外给出,还觉得我是有问题的,我给不了什么,我得先把这个问题修理好。
当我们头脑有很多的情绪化思考,本身就意味着有一个过程在等着我们,而不是任由头脑不断的创造很多的故事,继续喂养自己的信念。
当对方觉得我哪里有问题了?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会让我们踏入无比漫长的旅程,没有终点,路是非常漫长的,心理学,灵性,中医,想着怎么把这个问题搞定,而这个旅程的终点,就在你可能停下来,说没准我没什么问题,开始去质疑你的某种信念,谁在说你有问题?是你的迫害者,不断的在批评,不断的在找问题。
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是来自头脑的声音,因为我们相信了这个声音,一直以为他讲的就是真相,去听一下脑子里的那个声音,也许我们相信了权威,那个外在的权威,那个信念是盲目的,而质疑一下,会不会任何人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如果我们可以真的去质疑,我有什么问题,谁说我有什么问题?这样的直接质疑会把我们带向更大的醒来,但是在故事里面满头泥泞的样子,只会让自己沉睡得更深,当我们过于的执着于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就会陷在里面出不来。
克老师的亲密关系体系的学习真的不是发生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可能学完之后很多人反应根本不知道学到了什么,自己的生活却实实在在的不一样了,看世界的眼光也不一样了,也许我们会觉得是不是我们把过去学的东西都忘了?
其实学习是在我们整个体系中的,有时候是脑子明白了,脑子明白的,其实又跑了,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理解了,但是并没有真的学到什么,我们不管是真正学到了什么,他都会很自然的变成我们的生活中的自然的体验的一部分,看问题更加清晰,学到的甚至比老师教的更透彻,是开启自己内在的智慧,是不受限的,我们不需要费劲的把他留住。
当我们只陷入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故事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它们的重要性达到一定的程度,它的功能就达到了,它只是一个故事,没那么重要,它的功能就在于把你指向你的体验,故事就像一辆出租车,连接到那个感觉的时候就可以下车,过多的故事又会让我们回到头脑。
可以直接去连接那个身体的感觉,情绪是故事和过程的桥梁。
如果我们试图在头脑里面学,在这里可能真的学不到什么,而且会把它当做一个保护层当做一个工具,那种思考真的没有办法领会到什么,真正的学习是来自于体验,而不是头脑,当我们问为什么,就会漫向永无休止的路。
而在人生中,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我是要接受呢,还是拒绝呢?如果我们直接把这个觉察带到这个能量上面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他不仅仅是表现出来的样子,其中还有一个东西隐藏着,如果直接把觉察直接投入到那个里面的话,有一个体验在等着我们。
或者我们也可以拒绝他,找个人帮我解释一下,这样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是那个痛依然在那里。
人生中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可以去问自己,我是接受呢,还是拒绝呢?,接受会让我们更平和,会更有觉察,没准会有一个意外的惊喜的体验,如果拒绝就只会有不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