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被《人间失格》吸引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它纯白的封面与它题目所蕴含的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我开始了解主人公叶藏的一生。都说叶藏的原型是作者太宰治,太宰治写完这部小说后也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读完整本书,阴郁、压抑的心情不由升起,好像有一块巨石压在胸口,喘不过气。
叶藏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也是敏感脆弱的,对人类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出生在吃穿不愁的富贵人家,不同于平凡人的家庭,叶藏全家人就餐时都一声不响,三餐都板着脸孔吃饭,井然有序,却毫无生气。幼年时期的叶藏在男佣女用的教唆下做出了丑事,并遭受到他们的侵犯。这无疑是人类所能犯下的罪孽中最丑恶最卑劣的行径。然而,这一切,他都只能默默忍受,无处控诉。这也是全书中我认为最不可饶怒的行为。在没有一个较好的、和谐的家庭氛围的条件下,在小时候就被人侵犯,可想而知内心会受到多大的伤害。阴郁、沉闷的文风与之悲惨的经历相照应。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所有人内心的无意识深处都存在着一个“永远的少年”。他不会老去,永远不会长大成人,他是永远的英雄,永远的青春。他不会定型成某一特定角色,不被世俗束缚,会一直乐此不彼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但却没有实现梦想的能力。这不是一种病态,它代表着所有人心中永不可及的“理想”。在这种意义上,人们把太宰治先生的文学称为永恒的“青春文学”。书中的叶藏就是这样“一个率真的人,一个像神一样的好孩子”。而他给读者带来的心灵上的冲击无可避免。他与这世界的人性的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打开了窥视人性的窗户,从中看见自己的不足,他人的弊端,呼唤起心中一直藏起的胆战和寒栗。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也理解了许多事情看似是命中注定的悲剧,但其实也未必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长生活环境。压抑的家庭环境极有可能造成孩子悲惨的一生。纵使孩子有如太宰治一般的才华和天赋,也会因为遭遇过过多的伤害而选择早逝。从更深层的方面来讲,国家、政府和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及时预防和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本书虽然内容不多,但却蕴含着极大的内核。它不仅是作者太宰治文学创作的结晶,也反映出一些社会问题。我们不仅能从中领悟到人性的反思,感受文学创作的魅力,也应该关注现实中可能有真实的 “叶藏”存在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