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重要节点:转战上海
这四个字现在写出来如此轻松,就好像理所当然。然而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无异于更新天地,痛苦地褪掉一层又一层皮。并且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才能完成。
行业原因加上淡季,工作闲下来后人就开始思考,本身的能力肯定不足,但是环境似乎不能激发我的潜力,一个人再厉害,也需要和环境相互促进,从而跳出原来的层次。环境对我的压力不够,我也没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东西,于是隐约冒出了离开原有圈子的想法。
北方的同学大多比较喜欢去首都北京发展,有一点官本位思想的成分在。我对当官没有兴趣,在我看来,曲意逢迎,左右逢源不是我的长处;我也喝不了酒,对北方的酒文化深恶痛绝;对于一些文件的条条框框,不敢有新意和突破,甚至一些人只知道揣摩上层的意思,对此我也毫不擅长;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毫无背景。这就意味着,花尽心思做着自己不喜欢去做的事情,到头来混个小职位庸碌一生,出人头地的概率太低。
我还是去经济中心上海看看吧。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个小插曲,也许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在这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时,到了11月淡季的时候,公司组织大家到江浙沪旅游。曾经在那个寒冷冬天的夜晚站在上海市中心的天桥上,看到底下的车水马龙,霓虹似锦,心中不由感叹:能在这样的城市生活,该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件事情。那时觉得这种想法不太现实,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在上海新开的楼盘里,几个小姑娘在独具匠心的流水小桥上拍照不停,后来此事还遭到办公室主任的批评:不怕人家笑话,好像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对此我不以为然。面子就那么重要吗?不承认和人家的差距,就不能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不能有真正的进步。想想每个人的认知真是不同,你认为好奇和美好,他人认为很一般。但是不能以一个中年人的阅历,来压抑刚出社会年轻孩子的触角啊。所以我认为,保持独立的思考是相当重要。
当时工作结束后,回到公司宿舍也没什么娱乐,偶尔会到网吧上网。第一次冒出去上海这个想法的时候,我搜到了一个上海的招聘网页,仔细一看全是理工人才的需求。我当时理解为:高大上的地方果然不一样,需要的也全是高端人才。所以这个念头就被打消了。你看,这就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的见识。所以说,视野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成就。
直到后来过了几个月,更加忍受不了工作的清闲,青春的精力无处消耗只能浪费,于是再一次来到了网吧。这一次搜索到的是前程无忧。招聘内容一看,从低端到高端,只要是人才就有需求,的确是海纳百川的城市啊,不由惊喜万分。于是想等我攒够路费和刚开始几个月的生活费,就出发吧。几个相处不错的同事和我一起吃饭,委婉表达了他们的担忧:陌生的地方,没有家人和朋友,会有很多不适应。另外现实是残酷的,去了上海能生存下来吗?于我,当时仅存的一个简单朴素的理念就是:反正是饿不死,只要饿不死,就有机会!
终于,工作第二年的10月10日,我和妹妹一起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颇有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激烈。来到这桂花飘香的城市,这个充满青春奋斗记忆的城市,这个活力四射,机会遍地的城市。
刚到,就住在上海师范大学旁边的一个地下室旅馆,一天50元。因为工作没定下来,房子不敢租。但是现在想,这个计划也是有问题的,试用期大多三个月,住三个月旅馆也不合适。还不如在交通方便的地铁旁,租一处便宜的房子,无非就是上班路程远一点或近一点的问题;另外如果工作在市中心,房租高昂,也不可能就近租房子。
当然那时的考虑没有现在这么周全,同时对于工作的考虑也没有特别周全。按道理说,有了一年半的房地产行业工作经验,来这里找相关的工作还是蛮好找的。后面一切熟悉起来再另谋他职也是可以的。当时还应聘了某知名日报的房产板块,女领导对我很满意,打了几次电话让过去,我反而不去了。原因就是我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了,也没有赚到什么钱,也暂时未能看到机会,想着从其他行业入手试一试。
时至今日再回头去看,那是房地产黄金发展的十年,让我生生错过了。认识的几个做房产中介的朋友,无不是手里攒着多套房源,早已升值了数十倍。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这个道理。不要小瞧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深入进去,交过学费用心坚持几年,自然就超越了很多新手,小范围的成功便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