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新房子,自然开启了新生活。
做饭,增添了不少调味料和厨具、餐具。
客厅,增添了不少装饰品。墙上的挂画,柜子上的摆件。
有了专门放被子床单的吊柜,衣橱里有地方可以放衣物了。在我学会网购后,柜子更是不停地进驻新的伙伴。
就以鞋子为例。
高跟的,穿上挺拔高挑,不能没有。上班路远穿高跟不方便,买低跟的中跟的平底的,至少三双。黑色的,百搭,必须有。米色,夏季配裙子,必须有。别的颜色,很鲜亮,很与众不同。浅口的,要有;深口的,还要有。运动鞋,要有;休闲鞋,也要有。镶钻的,闪亮,又不十分张扬,来一双;带蝴蝶结的,少女系,来一双;有扣袢的,知性优雅,来一双。
后来,开始流行靴子。长筒中筒短筒,单的夹的棉的,黑色棕色彩色,一一配齐。
一个顶大的柜子,全是我的鞋子。
需要找鞋子时,尤其是换季时。那叫一个麻烦,一双双拿出来,一双双放回去。门口的小鞋柜只能放下三四双鞋子,毕竟不喜欢进门就是一地鞋子的观感。只好穿哪双就到柜子里取哪一双,门口放不下的再收进大柜子里。几次三番,几次三番,终于只穿那几双了。
鞋子如此,别的衣物、日用品,必须的不用说,一定要买哦!一定要有储备哦!
不必须的,逛超市、逛商店、逛某宝,别致一点的,新设计的,统统都逃不过我的法眼,一一收入囊中。
必须的,每天都用,有消耗,不觉得它们占地方。
不必须的,占用着柜子、抽屉,打开就看到。用嘛,似乎没有地方用得到。可是那么精美,又不能扔了。这是我当时脑海里最多的一个说法。
衣服也是如此。
逐渐地,买衣服时就有了心理负担。买回去放哪里呢?
终于有一天,我买了一件内搭回家。随手挂在衣柜的横杆上。蓦然回首,发现角落里有一件与它何其相似的内搭。颜色、领型、长短、质地,简直是姐妹两个。
OMG!我竟然买回来一件我原来就有的衣服!
我不能再忍受了!
钱花出去,我需要的是愉悦感。而如今,负罪感占据心头。那种滋味。自责,后悔,懊恼,真得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自作自受嘛!
会整理,房间的外表看不出混乱,可是柜子里已是堆积如山,连自己有过什么都不记得,头脑也混乱不堪啦!
生活呢?
原来每天还有心情会用卷发棒卷个卷,喷点香水再出门。现在,连洗脸都是马马虎虎。
原来每天晚上会将第二天一家人要穿的要带的,都收拾齐整。现在,几次下了楼才发现该带的没有带,又呼哧哧地爬楼回去拿,险些迟到的情况也出现了。
原来休息日,还会带着孩子到公园的草坪上晒晒太阳。现在呢,到了休息日,只想一个人呆着,哪里也不想去,想想就觉得累。
从小就会整理的我,被人艳羡有条理的我,生活也混乱不堪了。
看到新奇的东西,心里有想买的冲动,转念家里的柜子已经满了,而自己有无法忍受储物空间之外被堆得满满当当。只好放弃,尽管这个物品能够带来更有效率的生活和工作。
寻找衣物时,发现自己的的确确需要一件郊游、轻微运动时穿的轻薄外套。看看满柜子的衣物,再买一件就是浪费的念头盘旋不去,只好作罢,在下次郊游和运动时,穿上适合在办公室里的外套。
为了不继续增加柜子的负担,为了不继续浪费,只能不要,只能放弃。为了一屋子许许多多根本无用的东西,放弃了更多的有用、更好的物件。自己不配使用好东西的信念在潜意识里不断增强,遇到好的工作机会,遇到可以评优评先的时刻,不等别人说我不可以,自己就已经先打了退堂鼓:我行吗?不,我不行!能做么?不,我不能!
买买买带给我的不止是钱财的浪费,更是自信的缺失和愈来愈委琐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