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我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拼搏,我想买贵重的东西会自己去努力挣钱,我生活的光线的一面都是一点一点的汗水换取的。但是在与一些之前同学的交谈中会发现,很多开始就走向了所谓的“社会成功”,即不在乎过程,在乎最终的结果。例如我某个同学能进了事业单位大家就觉得很厉害,例如谈论的不是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只会和我说"你看你,现在出去了,连家乡都不要了”这种话。
当我和我同学聊天的时候,发现我说的他们已经完全不懂的时候,甚至嗤之以鼻不屑的时候,突然间这是一种难过,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摆脱了曾经的层次,绝对不是说更高或更好,但是却发现同学和亲戚这么多年了,还在原地踏步。 接着,不得不停止这些交流,却又反而不能被理解和包容。
小城市利益总盘子小,基本是熟人社会,自己的家族如果没有加入当地的利益链条,将会生活的非常痛苦,个人的努力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非常仰仗家族上辈子的积累。 在小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基本是家里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关系的。显然,家里没有任何关系。
大城市利益总盘子大,是生人社会,靠自己的劳动虽然远远不如上辈子已经积累的人,但小康和富裕生活可期。且不说金融,IT等只在大城市有工作机会的行业,就是基础服务的行业,在地铁边上一个鸡蛋灌饼摊一个月2万的流水,月嫂一个月8000-20000+,人多了之后到处是挣钱谋生的机会。
中国社会,上层是关系社会,下层才是能力社会。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区别是,能力社会的厚度,人们常说,在北上广拼搏不用人情,那是因为还没到那个要靠关系的级别。可能在小地方,一个月5000+ 之后就得靠关系才能赚更多,在北上广可能10W一个月都用不着靠关系,全靠自己的能力。
无数次回老家,看到老家的朋友们过的越来越舒服。房子便宜,车子不用摇号。结婚生子,近在眼前,于我却遥遥无期。甚至城市建设和配套,发展得也很好。许多二线城市与北上广相比,只有多和少的区别,没有“有”和“无”的差异。经常看着自己不够北京三环一个厕所的存款数,想着如果回老家,至少也是有车有房不啃老的成功青年了。必须承认,许多二三线城市过得比上海舒服。舒服太多。太多太多。
我不回去只有一个原因: 目前为止,活得舒服不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我只是想,找个合适的人,陪我一起看看这个世界,一起吃到老玩到老;我只是想,在我女朋友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不用去默默口袋,不用考虑买这个东西值不值,只要她开心就好;我只是想,自己的孩子不用去进行那种应试教育,变成没有自我的答题机器,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有独立的思想。想要达到这些条件,只能让自己成长起来,变得更强。
自己爬的越高,能选择的范围就更大,曾经跟我父亲开玩笑说道,如果你儿子一年几百万上下,想跟你儿子谈的女生能排一条街,选择的范围大了,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本性是个好好先生,跟女生打个招呼都会脸红,做个老老实实的人,挺好,如果有个三观相合菇凉,在一起,静静的一起经历一些事情,旅游,美食,甚至是一起奋斗,那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