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志红
最近几次回河北农村老家,都会遇到老乡们来求助,原因一样:孩子不能出门了,从小学到刚成年的都有。
对于这个问题,一基本原因是:人如果在关系中,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主动的,有主体感,而不是卑微的、奴颜婢膝的,就愿意进入到关系,相反,人就会想从关系中后退。
例如,孩子王之类的,是很愿意去构建关系的,因在享受自己在关系中大权在握的感觉,但那些只能讨好别人的孩子,他们就不愿意进入关系。
无数人存在这个问题,只是程度轻重。程度不太严重的,在关系中会感觉到累,但还能承受,只要不断地退行到相对封闭的世界中,甚至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房间中,就可获得休息,然后再进入到关系中。
程度太严重的,发现自己在关系中是永远的弱者,谁都打不过,谁都比自己强,自己也没有社交技巧和权力手腕,或者好成绩,去让自己在关系中某些时刻某些场合获得优越感,那就有比较大的可能,彻底退回到封闭中。
极端情形下,一个孩子成绩极好,人也有其他优点——例如非常好看,但性情柔弱无比,在学校里只能被欺负,那也可能会严重后退。
例如,一个孩子,人高马大,成绩尚可,但再也不能上学了,疯狂地打游戏。他家人来找我求助,就是想让这个孩子戒掉游戏。聊了一会儿后就清楚了,这个孩子虽然人高马大,但哪怕一个小他几岁个子矮他很多的小孩,都可以欺辱他。这太严重了,所以他不愿意进入真实世界的游戏场,他要退回到虚拟世界的游戏场,在那里,他是高手,他可以获得尊严。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他的父母太粗暴了,常常虐打他,而且不许哭,不许有任何反抗。可以说,最初欺辱他的,就是他的父母,程度非常严重,并且是婴幼儿时就开始的,这给他埋下了超严重的无助感。
再例如,很多父母会这样做:孩子成绩不及格时,对孩子百般训斥刁难,可孩子好不容易考及格了,按说这是巨大进步,可父母却说,你怎么才及格,你看看别的孩子。
甚至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永远都在前五名,还考了一个第二,可家里的【王者】,即超能干的爷爷却说,只有第一才有价值,因为最后胜利者只能有一个,或者其他类似于胡说八道的大道理。
这样做的家长们,其实都是在说:不管你多牛逼,我都可以打击你欺负你,你在我面前永远都低人一等。
当你们做得太严重时,就要小心你的孩子,要么向你认同,和你一样暴力,这样虽然不好,但更愿意进入社会,如果真被你欺负坏了,变成无助的弱者,那他们就有可能会选择严重的后退。
也有一些情形,父母都是超弱小无助的,他们永远都在被欺负,他们没对孩子暴力,但一直都在教孩子胆怯地活着,这也会引出类似问题。
我们得清楚:孩子,或你自己,都需要带着主体感进入世界。先得有这股劲,然后可能会熊一些,但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会懂得规则,懂得尊重别人。如果没有这股劲,那什么都不会有了。
温尼克特那句话是经典:
需要一个不报复的人(即父母),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受你的本能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