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社的相声,真的耐读,这不,短短八分钟时间的视频,我已经写到之三了。
注意,我用的是“读”字,不是听,也不是看,好的文章,好的书画以及音像作品,都要“读”。唯有读,方能嚼出个中滋味。
还是“鲁迅”先说,他认为世上有少部分人,拟人状物,信手拈来就形容得十分恰当:
比如说,我们现在形容人穿得好看,要穷尽各种辞藻,说这人一袭白衣,美如冠玉;说这人衣服和裤子搭配得很好,但张爱玲却用了一个词:押韵。她说这个人口袋里的绿手绢与衬衫的绿押韵。
——你不得不佩服“鲁迅”眼尖,一下子就拎出藏在一段话里的关键词。“押韵”本来用于诗歌或者辞赋,把相同韵母字用于句末,使声韵和谐、节奏明快。而张爱玲把这个词地用来描写穿搭,“意外”之余,不得不叹服。
“周作人”连忙补充:
确定很直观的感受到了,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能描写得很动人。
“鲁迅”:
所以,张爱玲很会用词,不华丽,不生僻,你每个字都认识,但就是想不到。
——就是想不到。总结得太到位了。观当今名家讲写作,都在强调陌生化表达,强调意外。看人家“鲁迅”,想不到,不就是陌生化,不就是意外吗?在我看来,想不到不是乱想,“押韵”二字,虽意外,细品,却十分贴切,没有半点违和。写作忌套话,忌陈词滥调,越是想不到,越能产生阅读快感。
“鲁迅”又说:
比如她写一个女孩,逃离了让她痛苦的家庭,大冬天下雪的晚上,街灯下一片寒灰,但她一出门,就感到世界的美好。这种逃离的喜悦感、重生感,现在是怎么写的呢?
“周作人”故意装傻,插嘴问道:
重生后我成了万人迷?
“鲁迅”:
她是这样写的:我在街沿急急走着,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小女孩的心思,那种喜悦,轻快,一个“吻”字,都足够了。
——听了大师的讲解,似乎进一步明白啥叫“沉浸式阅读”。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段文字,那个“吻”很容易被忽略。人们留意到的,无非是“如同逃离了笼子的小鸟”,“挣脱了枷锁的囚犯”,且不以为是陈词。每一脚踏在地上,都是一个响亮的吻,分行,便是诗。
“周作人”继续发挥:
甚至那一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都清晰可见。
——他补充的画面,也是诗。
“鲁迅”:
所以说到底,什么是好的文笔,就是一句话:需要把一种“感受”,用另一种“感受”表达出来。东西好吃,月亮好看,好想故人,到底是如何好的,用另一种感觉,表达越精准越好。
读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插嘴了。
东西好吃,是一种抽象的感受;好吃到还来不及细嚼,自己就咽下去了,咂吧咂嘴,怎么没了?这就是“另一种感受”。阅读中读到的是作者的感觉,写读后感则必须写出自己的感受。
表达出来的“感受”,一定得是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不光是要精准,还得别人想不到,而且那个“想不到”恰好搔到了读者的痒处。对呀,是这么回事呀,这就是我的感受呀,我怎么就没想到这样表达呢?咱们天赋不见得好,做不到信手拈来,那就退而求其次,雕琢呗。这个雕琢就是锤炼,就是尽可能避免陈词滥调,尽可能使用鲜活的语言。
其实,云社相声用这种形式谈写作,借“周氏兄弟“的口增强权威性,何尝不是一种新颖的、别人”想不到“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