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宋 · 陆游
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开始读《三国史话》,不能说是记读书笔记,只能说是观后有感吧。为何读这本书呢?原因是借这本书很久了,再不归还,也不好意思。另外,读三国已经是很遥远的时候了,那时读的是英雄豪杰,其他的根本没印象,到最后,姜维没能最会守住蜀国,就没再看下去,仿佛感觉很是凄凉,所以就放弃了,今天看吕老师的三国史话,又勾起了往日对三国的兴趣。
开端
今天读了楔子及宦官两个章节。开头一首诗很有意思,有种管他英雄豪杰,身后都是一培黄土,功过是非皆由后人评说的意味。这还是青史有名的人物,像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是无名了。开篇就是说了,吕先生写三国史话目的等等。
宦官
讲三国的基本都是从十常侍乱汉开始的,这本也不例外,讲了宦官。考证了一下宦官最早并非阉人,宦常指的是贵族养的门客,到皇帝养的门客,大概就是宦官了。还有就是皇帝为何多宠信宦官。仔细想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宦官多在宫内,且没有子孙后代牵扯,结党也没有官员容易,更是容易受到信任。皇帝也多养于深宫,见得多的也是宦官,且朝夕相伴,人总是这样的,日久总会有情,对这些经常陪伴的人,总会多一分信任,想想也是可悲了。
还学了一个新词,人谋不臧(zang一声)。人谋:人的谋划,臧:善,总的意思是事情之所以不成,或者失败是由于人没有谋划好,与天时、地利无关。怪老天爷是没有用的,怪外在条件也是偏执的,自己努力,天助自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