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2时51分将迎来“霜降”节气。此时节,金风瑟瑟,衰草疏疏,长空雁鸣,云淡天高。霜降,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一是吃柿子。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认为有“暖胃”的效果。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二是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三是登高远眺。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
四是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也有俗语称“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南方一些地区,会在霜降前后吃鸭子。这是因为鸭肉脂肪较少,几乎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吃,适宜当做进补饮食。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霜降时吃牛肉。比如,某些地方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等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强健。在北京,各式火锅很受青睐,还会吃菊花火锅跟烤肉等进补。
古时候,霜降时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
霜降节气,天气逐渐变凉,这个季节不是人人适合“秋冻”,要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门要适当添加衣物。这个时期尤其不能忽略了脚部的保暖。由于脚部离心脏较远,血液流通较少,所以脚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锐,尤其对于寒冷的刺激较为敏感。“寒从脚下起”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做好脚部的保暖工作,除了穿松紧合适的袜子、柔软透气的鞋子之外,还可以使用温水泡脚的方式来促进血液循环和保温,同时预防感冒,十分重要。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搓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晚秋时节的景象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加强运动不仅可以防寒保暖增强免疫力,还可以调节情绪。
饮食调养方面,食补防秋燥。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忌食油炸、腌烤、辛辣食物。多吃小米、绿豆、荞麦和玉米等性凉质润并有滋阴清热作用的主粮,还可食用萝卜、芹菜、菠菜等凉寒性的蔬果。中医专家指出,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霜降期间的健康防护重点。
天山繁霜降,人间秋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