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毛主席的矛盾论和实践论,忽然脑洞联想到我国发展史上屡试不爽,成就过很多奇迹的行事方法,这个方法就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
面对现今我国的发展奇迹,我想集中力量办大事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和保障。所以我想这一套方法可不可以缩小一下应用于自己现有的工作。这么一想其实自身的质量管理工作,很多时候已经不经意之间已经采用了这一方法了,只是从未有意识的去总结,把他转化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作用应该有三种即把关、监督和引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全可以应用于这一过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质量的把关监督处于抽查的状态,这种工作方式有一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者“打地鼠”的状态,只能在短期内的起到零星的作用。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首先应该找出“大事”所在。
质量管理中的“大事”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当前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问题,二是从管理的角度将质量管理所涉及的方面按照顺序分为几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质量管理的“大事”。
那么如何“集中力量”去解决质量管理中的大事呢,也是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上面提到的第一类“大事”,可以在问题出现频率较高的一段时间和领域集中管理人员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领域进行集中排查和整改,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严的要求去改进导致这些问题的薄弱环节,并对问题产品集中排查和整改,避免问题产品流出。二是,针对上面所说的第二类“大事”,可以将质量管理的各个模块(具体模块划分,见另一篇文章《关于质量管理的模块化设想》)进行切割。这些模块快以目前的眼光看,总体没什么大问题,处于正常状态,但是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对这些模块进行整体性提高,形成更严密和更好质量闭环管理。又由于这些所有模块涉及范围较广,整体管理精力不够不说,很容易形成无从下手的困惑,从在浅尝辄止中不断循环而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因此,将质量管理切割成模块后,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对其中的一个模块进行监督检查-改进问题-再监督检查-再改进的循环,直到这一模块相对以往有了质的提高后,再集中力量解决提高下一个模块,然后再在各个模块中循环执行这一策略。
这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质量管理中的运用设想,其实很多工作方法需要总结形成方法论,避免经验和即时主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执行。这一方法已经在现有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尝试实行,希望能带来比较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