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优秀者同行:我的充实一日与团队里的那些动人瞬间

        常有人说,每一份收获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与心血,如今想来,这话愈发真切。今天便是这样忙碌又充实的一天 —— 上午和好友一同前往雕塑瓷厂,为女儿精心挑选送给朋友的礼物;中午马不停蹄赶回家,和爱人一起招待了从南昌远道而来的朋友;短暂休整后,下午先整理完手头的资料,便立刻约上作业设计团队的伙伴,围绕下册作业设计的方向展开深入讨论。我们逐篇梳理课文的作业结构,细致打磨设计思路,力求让团队成员的出题方向更趋统一,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斟酌,不敢有丝毫懈怠。

        团队里的周老师是位年轻却极具实力的老师,与她相处的过程中,我总能学到许多。她对工作的投入,藏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不管是白天忙碌间隙,还是夜晚休息时分,只要有人在作业设计群里发消息,她总能第一时间回应,还会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具体想法,从不敷衍。也正因这份认真与热忱,她带领团队设计的作业,一举斩获省级一等奖。当我亲眼看到她们的作业成品,再想到我们的作业成品,在她们作业面前我们也只能得到省级二等奖,后来听她细细讲述团队在设计过程中走过的每一个环节、攻克的每一个难关时,心中只剩由衷的敬佩——这样的成果,本就该属于她们。单是一个单元的作业,前后就修改了十多遍,从绘画元素的融入到 AI 技术的运用,再到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团队成员各展所长、默契配合,真正诠释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难得的是周老师身上那份积极上进的劲头,不怕吃苦、直面困难的韧性,让我时常自愧不如,与她合作时,连我自己都感觉多了几分前行的动力。

        团队里的夏老师则是另一种风格,她性格内敛,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极强的专注力与责任心。平日里她默默做好自己的事,看似低调,却有着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想法,一旦确定目标,便会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还记得上次录制精品课,若不是有她在身边鼓励,我或许早就打了退堂鼓,而且她还为我提供了许多关键的技术支持,这份帮助我一直记在心里。

        还有团队里的王老师,说起来也是我的家人,虽说之前因为各自忙碌,深入接触的机会不多,但初次看到她提交的作业初稿时,我便暗自惊讶 —— 字里行间藏着巧思,设计思路也透着灵气,原来这位年轻的 “家人”,不仅有才华,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上进劲儿。可惜今天她因身体不适没能到现场参与讨论,却始终没落下团队的节奏,隔着屏幕一次次发来语音,或是补充自己对作业设计的想法,或是认真回应大家的讨论,那份不松懈的态度,让我既心疼又敬佩。

        至于胡老师,我们已是多年的老朋友,这么多年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里,都习惯了互相勉励、彼此扶持,她身上的那股求真、努力、肯吃苦的劲头一直是值得我学习的。这次一同加入作业设计团队,更是多了许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这种亦师亦友的情谊,格外珍贵。

       下午的讨论从三点一直持续到六点,结束时天色早已暗了下来,手机里不时传来家人催促回家吃饭的消息,可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格外舒畅。走出茶室时,我和胡老师不约而同地感慨:以后真该多和这些有干劲的年轻人一起合作,我们既能把积累的经验分享出去,也能从他们身上收获充满新意的想法,这样的双向奔赴,太有意义了。

       到了晚上,作业设计的群里依旧热闹,大家还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白天没聊完的话题,这份对工作的热情、对团队的归属感,让人心里暖暖的。看着群里不断跳动的消息,我对自己未来的五年规划也多了几分底气 —— 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彼此成就的伙伴,这样一个既能助力他人成长,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团队,定能带着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