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什么都追求快的社会,流行歌曲都唱:“我怕来不及。”很多人说,我不是不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只是在这个时代里,我怕来不及。所以,我要快点,再快点,能有抄近的路,傻子才会绕路。
对于只是走几百米去食堂吃个饭的事情,你可以图个快,穿过操场,抄一下近道。但如果是马拉松,你早跑几步,晚跑几步,那几步的差距决定不了胜负。那么,面对人生的漫漫旅程,你更不必担心“太晚”或者“太慢”,也不要想有近道可抄。
要成为一名画家,你会怎么做?
你会先成为一名水手,到海轮上工作;接着加入海军,成为一名战士;然后又进入证券交易所,成为一名股票交易员,挣很多的钱,买很大的房子,拥有了漂亮的妻子和健康的孩子;然后,再抛下这一切,跑到一个遥远的小岛上去,开始画画吗?
你会大呼小叫,神经病!想要成为回家,不应该是从小就开始学画,十几岁完成基本功的练习,二十几岁崭露头角,三十几岁在圈内独占鳌头,四十几岁成名成家吗?甚或更早?
可是,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就是法国画家高更走的,他25岁才开始画画,35岁才成为职业画家。
其实,这样的故事,是具有世界性的。中国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吴昌硕以画花出名,他30多岁才开始学画,40岁以后才肯将画示人,但他的成就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再早些时,元代的画家黄公望一度曾以帮人占卜为生,后来加入全真教。他长期浪迹天下,并对江河山川产生了兴趣,到50岁左右时才开始习画,饭最后他创造了传奇名画《富春江居图》。
76岁开始接触绘画、80岁时在纽约开画展的摩西奶奶说过,“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开始,就不会嫌慢、嫌远。
“非洲圣人”施韦泽9岁时,就成了演奏风琴的能手,30岁之前就获得了哲学、神学和音乐三个博士学位,在神学院里当讲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音乐的研究者。
29岁时,施韦泽读到了一篇有关非洲大陆极需医疗援助的文章,第二年,他就做出了一个震惊朋友圈的决定:放弃他蒸蒸日上的学术地位和演奏生涯,重新进入医学院去学习。
当他做了这个决定,亲友们简直要“炸锅”了,什么都已经有了,在社会上也拥有巨大的声望,30岁才去读漫长而艰辛的医学院,简直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但施韦泽义无反顾地读了8年,通过医师资格考试时,他已经38岁。但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对医学、病人和全人类做出的贡献,却比那些二十几岁就考上医学院的人,要多出许多。
78岁时,施韦泽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90岁时,这位20世纪人类良知的代表、和平之子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
当跑的便去跑,跟漫长的人生此起来,没有太晚,没有太慢,没有太难,没有太远。不要迷茫,路无所谓难易。转个身你就会发现,晚就是早,慢就是快,难就是易,远就是近,且跑起来吧!《青年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