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用经历触摸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锄禾》相信每一个不傻不痴不呆的人都会背诵,不仅耳闻熟详,而且贯穿每个人生命的始终。
从牙牙学语就能听见父母念这首诗,再到小学的课本上更是必不可少,还有一些公司的聚餐会上开篇就是这首《锄禾》。
为什么短短20个字的这首诗却能流传至今,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记忆犹新,过目不忘?
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这首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更为主要的是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莫去浪费一粒粮食,更会用佛家的道理来告诫:你现在浪费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在浪费你的福报,现在你都扔了以后你就没有东西可吃了……
我们也常常听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多少人在挨饿,还有多少多少人因为吃不饱而饿死,到处也有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的宣传资料,甚至提倡的光盘行动……
我们所在的这个作业队大概有20个人,老中青各个年纪阶层的人都有,做饭的师傅是四川的,饭费是每个月大伙平摊,吃就掏钱不吃就拉到。
做饭的师傅是变着花样的满足大伙的味蕾,各种各样的饭菜应有尽有,我敢说,在这里的每顿饭是普通家庭都望尘莫及的,许多在家里吃不上的东西在这里都可以大饱口福。
师傅们把饭和菜分别放在桌上,吃那个吃多少都是自己去盛,没有人干预,你吃的多就多盛些吃的少就少盛些,反正是管饱。
就是这样的条件也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比如有的人盛了满满一盆米饭或者面条,吧嗒不了几口,就那样堂而皇之的在众目睽睽的之下直接倒进了垃圾桶,丝毫不顾及他人的目光,一顿饭结束,垃圾桶里满是倒掉的饭菜。
一些年纪大的人看了直摇头,感叹道:真是糟蹋年景,除了心疼还是心疼白白浪费掉的东西。
做饭的师傅又不能说什么,你说他们一句,这些孩子比你还有理由,当着厨师的面把饭菜倒掉,这不是直接给厨师弄难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