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在感知中生活》
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感知生活?人为什么要去过感知生活?怎么才能进入感知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与感知生活有什么区别?人们对感知生活的无数问号在感知理论树立后会得到具体的回答。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感知生活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但竖耳可闻,而且触手可及,感知生活的理念已经在人们的精神空间登陆。
不要胡乱猜测感知生活的实际形态,它不同于人们的任何想象,其核心并不是人尽其能、各取所需,也不是和睦共处、平等互爱。无所不能、应有尽有、豪华奢侈的天堂景象其实并不是理想的,科学幻境、人工智能、全面现代化的生活形态并不就是美好的……这些是人们想象中的理想生活,与感知生活形态相差甚远。
什么是感知生活?它不是现有生活逻辑的理想形态,绝不是我们现有一切努力的必然结果,也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它也许使用现有生活的现成材料,但应用的是全然不同的感知理念。遵循感知理念,组成人类感知共同社会,实行人与人之间的感知互动,这就是感知生活的核心。感知理念的重要特征是换人而不是换物,感知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人的更新而不是物的革命。物质的极大丰富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已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人,在于怎么使用这些物质财富,在于人怎么对待自己的生活。
当旧有的生存逻辑土崩瓦解,人们的生活全面进入新的逻辑秩序,人的精神建构全面换新,社会意识形态全然不同。首先,人为自己的生活树立了新的宗旨:作为感知体,在感知中生活,实现感知愉悦的目的。存在的愉悦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全体人类社会都以这个目标来进行运作。社会体制完全改变,生活实践的检验标准就是愉悦,这与生存为标准全然不同,人不但需要健康地活着,还要活得愉悦,这是一个新的标准。愉悦为目的取代了生存为目的,这决不是一个提高生活标准的问题,这一改变,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最显著的区别是:生存是各自的,愉悦是共同的;各自的生存以自我为中心,愉悦则以共同为中心。愉悦要求在和谐的环境和良好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实现,人将存在目的转移到外在事物,外在事物的存在状态与人的愉悦感知息息相关,特别是他人的存在状态与感知者的感知密切相关。这就改变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建设和维护外部环境是人的必须要务,而使他人获得愉悦感知是感知者获得愉悦感知的必然过程和前提。所以,我为他人,做好一个他人的他人,是人的行为准则。在人人为他人而构成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都成为这个愉悦链条中的一环,而每个人又都作为他人在享受着生活的愉悦。
感知中的生活完全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形态,人必须生活在存在的整体中。自私完全没有意义,人们的利益在共同的感知中实现。生活的感知态与生存态不同,生活释放出多方面的多姿多彩的感知元素,这些感知内容不但体现于人的各个感官,最重要的是建立了愉悦的精神感知世界。人在这个精神世界中生活,实现了全部需要,没有任何不足,没有任何遗憾,人就生活在自己的需要之中,这是人们从不敢设想也没有设想过的心满意足。当个人的生存观念消失以后,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感知生活不同于我们此前设想的任何社会形态,这是一个真正的、理性的、智慧的、全自动化的社会生活系统。契合是衔接事物的最佳方案,得益于高级人工智能的社会适配系统成熟而高效地运转,将每一物匹配到该去的地方,将每一个人适配到尽可能理想的生活位置。物与人适配,人与人适配,这些全都在社会适配系统中完成,强大的全自动智能生活网络涉及到每一个人,服务于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都各得其所。
这是人类从未设想过的生活秩序和生活状态,从人的观念到具体的行为到所感知的结果,都在理性的轨道中运行。社会体系保证了所有环节的理想结果,没有再发生旧有问题的可能,每个人都在殷勤的仆人一一人工智能的服务下生活。再没有个人的认识、思想、道德、伦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产生,原有的一切矛盾冲突由于失去产生可能而不再发生,而新问题的发生有强大的社会机能予以解决。可能会出现某些运行故障即机械故障,由于人的观念不再有任何冲突,新问题的解决轻而易举。
智能社会很快会具备社会服务的一切能力,当共同感知成为一致目的,科技将释放出巨大的能力。在感知生活中,人的能耗降到最低,人的能量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社会很快进入超理想状态。这是一个无穷的良性的循环,社会生活处于人人舒心、人人满意、人人愉悦、人人幸福的状态。这不是人们的理想国、大同世界和天堂可以比拟的,这些幻想只在概念中,而感知生活就在原址,就在当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