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父母都是老师,他从小在校园中长大。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大人们见了总爱逗上几句,小男孩也很是机灵,虽然还未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型,但也颇有人缘。如此这般开朗的性格却在一个六一儿童节,遭受了人生第一次打击。
六一,对于幼儿园和孩子们,都是大事。会有表演,很是欢乐。80年代的孩子,不像现在,各个才艺横飞。小男孩什么也不会,想想就很怵头。但是,有奖品!
只要上台表演的小朋友就有奖品——一个软皮文具盒。那种文具盒有着光洁的表面,摸起来软软的,磁铁扣吸合的时候,吧嗒吧嗒的响。在那个年代,软皮的双层文具盒是高档东西。普通的孩子用的是那种铁皮的,单层,上面印着黑猫警长或者孙悟空、猪八戒之类的图案。
在妈妈的鼓励下,小男孩走上台,主持阿姨问:“表演什么?”
小男孩怯生生的回答道:“唱个歌”。
阿姨又问:“唱什么歌呀?”
小男孩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子,说:“西游记。”
然后,阿姨就离开了,留下小男孩一人,站在空旷的台上,面对下面一双双的眼睛。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家一定猜到了,那个小男孩就是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窘迫,涨红着脸,低着头一句都唱不出来。歌词在脑子里一边一边的刷过,可是就是张不开嘴。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从台上下来的,只是多年后,还一直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如果有条地缝,恨不得马上钻进去。”真的很贴切。
不过,文具盒,我倒是拿到了。
后来我听说在公众场合讲话,曾经被誉为人类最害怕的10件事情之首,排在了死亡之前!于是,倒是有些释然。但,那已经是工作之后的事情了。
人类最害怕的事排列的顺序是:
当众演讲、恐高、昆虫、财务问题、害怕深水、疾病、死亡、飞行、孤独、狗
——《The Book of Lists》 大卫.沃伦斯基
从那之后直到大学毕业,我变成了一个一和陌生人说话就会脸红的羞涩的男孩。我知道这种怯懦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也知道自己有多么渴望改变。于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做出了一个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决定:去做销售!一个几乎天天都得面对陌生人的职业。
我选的,我认!
既然决定了,选择了,自己就得走下去。那时只知道这种现状自己无法接受,但,究竟应该如何去做,自己也不知道。销售的工作就是得不断的去见陌生人,于是就这么磕磕绊绊的开始了。
我强迫自己去面对,面对未知,面对自己的恐惧。有了这个开始,才有了现在:当过TOP SALES;是公司的内部培训师;能自如的站在台上思考;能在200人面前进行演讲。
今天,我不是来讲述成长故事的,今天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做好一场演讲。
就算你不谙此道,使用下面的9条原则,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热忱
设计内在逻辑
资源
先内容再形式
先加法再减法
不要期望完美
用一个故事开始
练习、练习再练习
享受这个过程
下面,我为你逐一展开。
Passion
热忱
不吐不快
意义
这里的热忱,说的不是在演讲时像希特勒那样挥舞着手臂,紧攥着拳头,怒目圆睁,唾沫横飞。这里的热忱,说的是你要对你所讲的内容满怀热忱。你必须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如果你不能对所讲的内容绝对的相信,那么很难找到这种热忱,也很难打动别人。
你需要对你所讲述的内容产生一种难以压制的情感,就是想讲给大家听,不吐不快。有了这股劲,你就成功一半了。
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提到一个法国人做过的民意测验。测验的结果显示,在参加访问的人中,有高达89%的人认为人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还有61%的被访者说,自己的生活中存在某种事情,某个东西或者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止付出生命的。
他们说的就是那种: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那些比自己更宏大的事情。这,就是意义。你需要为自己的演讲内容找到一个意义,一个大过自己的意义。
万维钢在精英日课中提到一个故事。有个美国女孩,从小因为交通事故失去了双脚。当人们对她投射出同情的目光的时候,她却说: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残疾的,我可以像换衣服一样换脚,你行吗?
这,还让我想起了一个汽车轮胎的广告:汽车,不过是轮胎上的一个配件。所以,首先,你必须为所讲的内容赋予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大过自己,让你有热忱,让你认为它值得分享,值得听众们花时间坐在下面。
找不到这种感觉怎么办?去网上翻翻马云还未功成名就之前的视频看看,相信一定能对你有启发。
Design internal logic
设计内在逻辑
早下手
先提纲再内容
在进行演讲或者展示之前,需要构思素材。通常我们使用的手段是PPT。如何写好一篇PPT?这是一个大的话题。这里,我简单分享一个自己经常用的小办法。
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两句话:1、早下手;2、先提纲再内容。将提纲中的每一个大的标题写在一张PPT上,写好以后,如果没有思路,就先放下。你手上放下了键盘,可是心里却留下了每一个标题,或者说是论点。
随后几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点子和资料会不时的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孕妇效应或者说是视网膜效应。当你开始关注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关注的东西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面前。
比如,你想买一部蓝色的奔驰C200L,自从开始关注起,你会发现,原来开这个车的人那么多!我们大脑中有一个过滤功能,会将不关注的信息过滤掉,只留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就像一眼望过去,输入到大脑中的视觉画面很大,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会引起你的注意。这是我们的进化发展出来的武器。你想,如果我们一眼看过去,对所有的输入的信息都要分析一遍的话,等我们反应过来其中有个狮子,那早就成为午餐了。
写在PPT上的标题,就像打开你大脑中的过滤器,相关的信息才会被你感知到。
所以,提纲中的大标题一定要提前写在PPT上,这会在心里种下一粒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
将随时冒出来的想法和发现的论据记录下来,不断的去完善其中的内容和细节,一点一点的,会越来越充分。这就是为什么要早下手的原因。千万不要等到deadline的临近,那时,只好滥竽充数了。没有完备的资料准备,在场上,不慌才怪了。套用我的一位老领导的话:急中生不了智,只有生尿的份儿。
Resource
资源
Ted
知乎
书
演讲之禅
XMIND
精彩的演讲需要详实的内容。而内容的积累来自平时。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朴实的道理总是隽永的。
TED是个好东西。通过TED,最少能有3个收获。
首先,可以得到大量新的理念和信息。
我在很多演示中准备的素材都是来源于此。平时在听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记录下来,作为笔记进行整理,用关键词或者标签将其进行分类,等到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拽出来用。
第二,TED可以练习英语。
就算不是刻意的去从里面学习,也可以锻炼听力。网络上的可以找到有中英文对照字幕的视频,这样,可以一边学习知识,一边学习英语。
第三,学习演讲者的演讲技巧。
看看TA们是怎么在18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将一个问题讲清楚的,逻辑是怎么展开的;
TA们是如何开场的,是如何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的;
TA们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实现的,如何将高深的专业知识简明化,使得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感同身受的。
总之,TED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居然是免费的!
知乎,是我平时溜达的另一个地方。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李笑来
你的大部分的问题曾经都有人产生过,而且,还有人在网络上提问过,而且,还有人找到了答案,而且,找到答案的人中间还有乐于分享的,分享的地方,就是知乎。
书,自然不用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简单的不能再简单。
《演讲之禅》,推荐一下。里面提到了很多演讲能力的提高方法,简直就是一本实战手册,直接拿来用吧,非常不错。
XMIND,一款思维导图软件。我经常用它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在写PPT之前,先用它构建框架。公众号中最前面有几篇拆单词的小文章就是用它作为工具完成的。
Content first then form
先内容再形式
最后考虑展示的形式
别被形式牵着鼻子走
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千万不要为了某种形式而放弃对内容的执着。现在那些经常做演讲的牛人们的方式:大背景下,一张图片或者只有一句话。那是他们精心演练或者设计了不知多少时间和精力的结果。
需要做的是对自己展示内容的深入化和系统化。想象自己是个初次接触这个内容的门外汉,通过层次的递进,使得听众如同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随着你的思路历程,前往你所展示的广阔空间。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来进行思路的整理,逐层向下,不断展开。
然后,最好可以将所有的叙述写在笔记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与其说这句话是用来讲述书写对于记忆的帮助效果的,还不如说这是一种促进深入的思考的模式。
写作,会指导人们的思维按照逻辑方式前进,而这种逻辑会帮助大脑从浅层思维走向深入思维。当眼睛看着这些文字的时候,大脑会重新审视一遍其合理性,并会按照文字的逻辑继续向前。
请将在演讲中打算说的内容都写下来。全部,每一句话。
只有当演讲者对于内容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是考虑展示形式的时候。熟悉到什么程度呢?打个比方,就好像你写好的一篇文章,无意中被删除了,除了懊恼,在镇定情绪之后,你还能将其写出来,说不定字数还更多,逻辑更清晰,这个时候,就是了!
然后,留在PPT上的究竟是一段话,还是几个字,亦或是一张图,一段小视频,形式在你,内容在心。
First + then –
先做加法再做减法
把能想到的都加进去
每个论点想三个案例支持
不断更新案例
有针对性的减法
Hide slide
想想我们在高中的时候是怎么训练写议论文的。简单的说,就是论点、论证加论据的结构。作为论点,我们可以写在PPT上;论证是过程,我们写在PPT页面下面的注释中,自己看的到,展示的时候并不放出来;论据是关键。
关于每个论点,我们可以准备3个以上的论据。展示论据的时候,一定记得标注出处。论据可以是比较权威的报告中的数据,可以是较为权威的专家的论述,或者是书中的某些内容,科学实验的结果等等。
对于经常需要做演讲的课题,平时需要养成积攒论据的习惯。看到一篇文章如果和自己的课题的某些观点内容符合,可以随手记录。
开始的时候,把你能想到的都加入到PPT中。不断的加,不断的加。所有和你这次演讲相关的内容,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都加在PPT中。比如,你能想到的关于这次演讲的论点的分论点一共有8个,那就把这8个发论点都加进去;每个分论点能想到5个论据,那就把这5个论据都加进去。
当加法做的差不多的时候,或者在正式的演示前几天,开始做减法,留下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内容,作为本次演示的版本。事先进行2-3遍的预演,记录总体的时间,如果存在超时的情况,要么加快进度,要么删减内容。
我的建议是进行内容的删减。讲多少东西不重要,如果其中的观点没有分析透彻,还不如不讲,会给别人留下肤浅的感觉。不如就其中一个观点讲透彻了,其他的一笔带过,别人也知道那是时间限制所致,而不是演讲者的水平问题。
还有一个小TIP,整理好的PPT可以hide slide功能。每次面对不同的对象可以将其中不同的部分进行重点演示,其他的进行隐藏就好了。
Don't try to be perfect
不要期望完美
没有一次是完美的
完美意味着结束
为了一张图片
追求完美是一个过程
不要为了一张图片浪费大量的时间。
有一次,我在进行一个演讲之前的PPT撰写的过程中,就一个问题想到了一个图片的表达方式。于是不断的在网上寻找各种图片。要么是图片的内容和自己的所想要的效果不是特别的贴切,要么图片的质量不是特别的好,所以,一直在寻找,对比,就这样,一整天没有进展。
追求完美是一个过程,不要期望在一次演讲中达到完美的效果。每次提高一点点。下来复盘,思考一下整个过程,找到可以提高的地方,再次进行训练。
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的事情,不都是经过了我们大量的训练之后,才得到不断的提升的吗?如果有心,每一次都会有进步。完美的出现,意味着在心理上,自己已经放弃的对提高的追求。
当问及那些艺术家哪一个作品是自己最满意的的时候,我们听到的答案大多是:下一个!这不是TA故弄玄虚,这是一种追求,一种激励,一种让自己体验成长快乐的动力。
克服那种想在一次演讲中就做到完美的冲动吧。脆弱的人可能就此放弃,心想:算了,反正达不到完美的状态,那就放弃吧,等下一次我准备到完美再开始。妄想一次就做到完美的念头还可能让我们失去对逻辑和整体框架的打磨,很可能将关注沉溺于细节而不能自拔,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Start with a story
用一个故事开始
人们喜欢听故事
自我介绍的故事
吸引注意力
人们用故事来理解难以读懂的世界
“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快乐的生活。”
人们都喜欢听故事。小时候我们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听着故事入睡的,故事,对我们有无法抑制的吸引力。故事也是人类最开始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传承文化和经验的主要手段。想想我们学过的历史,能记得多少,可是三国中的故事,提起来还那么印象深刻。
人们习惯用故事来理解这个难以读懂的世界。故事融合了概念,故事的展开如同逻辑分析一般,但又更让人容易理解。故事传达了道理,却又不会让人们产生说教的压迫感。想想我们小时候听的故事,结尾都是:“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故事在潜意识中带给了我们对于美好的想象与期待。
在进行演讲的时候,好的故事开启了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缓解了演讲者刚开始的压力与不适感。
我在开场的时候有时候会用自己的名字讲一个小段子。我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彤”,很女性化的一个字,和我的男性身份就有了冲突,其中就有故事。或者上来先不进行自我介绍,先讲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故事,然后再进行自我介绍。
Practice,practice and more practice
练习,练习,再练习
一晚上十遍
听录音
看视频
急中生智是童话
在正式的登台亮相之前,需要大量的练习。还是老领导的那句话:急中生智那是童话,急中,只能生尿!多么朴素而又隽永的道理啊!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经历,一紧张,就想去厕所…
在进行演讲或者展示之前,需要不断地演习,使得自己对材料的掌握达到纯熟的地步。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位领导,有一次我们一起去为一个客户做展示,第二天需要进行PPT的宣讲。头一天晚上,那位领导让我进行预演,讲给他听。
我讲一遍,他给一遍意见,我进行修改;然后再讲,再批,再改;那天晚上一共修改了10遍!10遍之后,大概凌晨1点多,他说,这回,差不多了,睡觉吧。第二天,前来宣讲的公司有3家,据客户下来的反馈,我们的效果最好!
在演讲或者展示的时候,可以使用录音笔记录自己的过程。回来之后,反复听,找到自己的觉得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再进行改正。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视频的录制,还是反复的看,体会自己当时的感觉,看看哪里还能有提升的地方。如果身边有这方面的高手,还可以请TA一起观摩,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一种快速提高的办法。
Enjoy it
享受这个过程
这一次你是主角
在这里没人能打断你
减肥
人类的大脑以其1.5kg左右的重量,消耗了身体总能量的20-25%。有研究者用功能影像的方法看到,脑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相关脑区的供血量显著增加。在演讲的压力下,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一种较早进化出现的大脑结构)会迅速作出反应,并诱导脑垂体和肾上腺素分泌一系列激素,这些激素能加速心跳、升高血压、降低食欲。身体的能耗增加了,同时食欲还降低了,这不是最简单的减肥办法吗?
想想有的时候我们在聊天的时候,自己的一个好段子,铺垫了半天,可是却无情的被一个不知趣的聊天者打断了;或者,聊天的人那么多,想插一句嘴都很难,更别提有人有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了。
但是,这一次,你是主角!你站在那里,他们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都得听你讲完。要是中途不听了,那也是TA的不礼貌。哈哈,是不是很得意?
享受演讲吧,真的很好玩。
以上就是可以解决演讲问题的9个基本原则。
有的能力只与自己的工作有关,它的体现主要是某种技能。比如,速记,修理,使用电钻,会用某种特定的工具等。这种技能会帮助技能的所有者在某一类的事情上得到益处。
比如,公司现在使用的某一家公司的CRM(客户管理系统),如果你离开这家公司,来到另外一家同样使用这个CRM软件来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那么,对于这个软件的使用技能,会带给你收益。
有的能力则是无关乎你自己现在在干什么的。尤其是一些最基础的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深入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还有就是:在公众场合讲话的能力,也就是演讲能力。使用以上的9个原则,认真的打磨自己的每一次演讲,相信,你的收获一定远大于你的想象。
开始吧。
以上。
关注微信公众号:mustgrowth,回复“成功率”,给您5篇“提高销售成功率”的干货+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