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我参加了一次环太湖骑行,这次串了一个品阳澄湖大闸蟹的活动,两天共骑行310公里(如果贴着太湖骑行,总里程约为280公里)。
骑友老夫子和红玫瑰,是一对骑行伉俪(骑友们都这样称呼),本月初刚刚完成一次环太湖骑行。老夫子和我一样,都是10环的老驴了,红玫瑰是新手,所以她完成首环,回来以后很兴奋。
一听说环太湖,骑友小土豆也来劲了,并在群里怂恿老夫子再组织一次。当然还有骑友奔牛,他虽然也是5环的老骑友,但是和我们一样,至少是在口罩之前的那些年完成的,现在的状态有待检验。
前面的更文里已经介绍过,本次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夫子,所以我在群里很少说话。但是,小土豆知道以前都是我组织,所以他强烈要求我也参加。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去了,他就有信心。
不管小土豆心里怎样想,但我心里对他能否坚持完成骑行不太确定。为此,直到6日晚,我约老夫子出来散步,共同分析了几位骑友的实力,给出了我的想法。当时,我对自己状态也有点犹豫。主要原因是近来很少骑行,特别是上月偶感风寒,患上肺炎,住院治疗,目前身体处于康复阶段。
为此,5号我还试了环太湖的地标“马桶盖”(湖州喜来登),当日往返120公里,腿部肌肉稍有反应,其他基本没有什么不适。事实上,这就好比以前在校读书时,应付考试,每次突击复习,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自动适应高强度运动。
我基本的意思是问老夫子,像这种带新人环太湖,第一天设计190公里到阳澄湖不妥,但老夫子以为每个人都像他自己,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咬牙坚持到底。
7号早晨,6点钟不到,老夫子和红玫瑰就出发了:接着,奔牛和小土豆也冒泡,告知已出发,他们的首站是大浦的某氏粥店,先骑10公里吃早饭。
我6点15分才起床,洗漱下楼,就近吃早餐。因为我知道他们兜路去大浦,我直接从104直接出发,比他们节省不止半小时。
事实上,我到达大港时,他们还在黑疗,接下来,我就是休闲骑,边骑边等,直到过了夹浦,拐上滨湖公路,那里有座“太湖风情”雕塑,他们才骑行追了上来。
接下来,我们贴着太湖边的绿道,一路南下,不知是湖边风大,还是当天逆风,反正滨湖的22公里,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原计划10点到马桶盖的,后来骑到将近11点。
匆匆拍照,继续赶路。因为第一天的目的地是阳澄湖,而中点刚好是吴江七都。
从马桶盖往七都,堪称“环太湖公路的精华段。因为这一段公路等级高,而且太湖风光绝佳,以往每次环湖至此,骑友们格外兴奋,速度自然拉满,简直就像是骑行拉力赛。
然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逆时针方向,又遇上逆风,任凭脚下怎么蹬踏,速度始终超不过20码。小土豆一边骑,一边喊腿疼。我们鼓励他克服一下,马上就要接近当日半程。
始料未及的是,有过5次环湖经历的奔牛,也掉队了,越骑越慢,似乎也有点不在状态。
时间已经过了12点,离七都还有3、4公里,那里应该属于浙江湖州的吴兴,我们也有点饿了,腿也使不上劲。刚好路边有一个“高家大院”饭店,我们决定先停车吃饭。
吃饱了午饭,时间已接近下午1点,导航显示离目的地还有96公里,预计8小时到达(导航默认的骑行速度只有12码)。
我们考虑,即使不像导航预计的时速这么慢,但是路过吴江和苏州城区,红绿灯多等因素,怕是到阳澄湖只能吃夜宵了。
怎么办?我甚至建议老夫子临时改变计划,夜宿苏州,可是老夫子坚决要按原计划执行,理由是螃蟹已经定好了。接下来就一个字,干就完了。
我的观点是,必须有人领骑,把速度拉起来,后面的人尽量跟上。那个时候根本不再考虑跟不上怎么办,就是不讲理,跟不上也要咬牙跟上。
饭后大约一小时,才骑到庙港,奔牛打电话说前胎坏了。老夫子安排我带着红玫瑰继续赶路,他掉头回去找奔牛帮助补胎。我根据奔牛发的实时位置,利用导航软件,查到他落后我们3`8公里。
我们一路骑行,看着导航上的数字由大变小,相互鼓励,相互追赶,直到晚上7点半,我和红玫瑰先期到达预订的蟹庄,老夫子在我们后面5公里。
小土豆骑了139公里,就上了货拉拉,比我们早到几个钟头;奔牛也做了20公里的三轮车,他本想坚持到底的,可是螃蟹不能再等了。
这是我第11次环太湖,也是骑得最辛苦的旅程之一(还又一次骑行去西塘,顶风还下雨,到达的时间也晚)。每次环湖,再苦再累,我都坚持下来了。只不过有骑友骑不动,我们用绳子拽过,也有人坐过大巴,这一次不仅有坐三轮车的,也有小年轻与时俱进,用上了货拉拉。
若干年后,我们骑不动了,偶尔回忆环太湖,一定会记得货拉拉环太湖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