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3.2.14豪赌东亚之五---灭高丽•上

3.2.14豪赌东亚之五---灭高丽•上


武则天轻松笑道:“到了乾封元年(666年),白江口之战已过去了三年;我们夫妻封禅了泰山之后不久,突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高丽的宰相渊盖苏文已死。”


小武诧异道:“渊盖苏文?我记得好像是泉盖苏文呀。这是为何?他到底姓渊还是姓泉?”


武则天笑道:“此人本姓‘渊’。但因其后代中人大都降顺了大唐,为了避讳高祖李渊之名,就将其家族之姓给改成‘泉’了。”


小武这才明白,点点头道:“听说渊盖苏文的能力极强,当年高丽跟隋炀帝作战之时,他作为青年、也已经参战了。到了后世,高丽军队能够挫败唐太宗亲自率领的东征,又挫败唐军从百济北伐平壤的一役,全赖此人指挥。真可谓是高丽的擎天一柱啊!”


武则天眉毛一挑,道:“不错。苏定方也没能拿下平壤,庞孝泰父子却在平壤附近的蛇水之战中阵亡,皆因渊盖苏文深得高丽军心的缘故。


“听说渊盖苏文外表俊美威严,日常身佩五把宝刀、金光闪烁,左右莫敢仰视,军中也称为‘五刀霸’!可此人也是极端跋扈,专权不说、还曾一口气杀死上百名大臣,并将高丽国王高建武分尸且不许下葬,再将其侄儿高藏立为傀儡国王。”


小武大惊道:“原来如此!我也只是听说泉盖苏文每次上马之时,其它高丽大臣都争相伏地,让他踩着登马。”


武则天呵呵一笑,道:“高丽朝中凡有与渊盖苏文意见不合者,全都被翦除了;剩下的均是唯唯诺诺之人,凡事都听奉渊老丞相的指示而已。所以等到他年高一死,高丽反而几乎没了人才、变成了一盘散沙。”


小武大笑道:“哈哈蛤哈,不错,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武则天又笑道:“前次苏定方去伐平壤之时,高宗皇帝曾经头脑发热,想仿效当年太宗皇帝那样,亲征辽东、踏平高丽,幸好被我苦劝、阻挡了下来。”


小武讶道:“为何你那么有先见之明?”


武则天撇了撇嘴道:“你只要看看周围的人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尽把胜利看得太轻易了!所以这绝不是好兆头。”


“再者,我心目中的伐高丽主帅应该是李绩。当年,李绩也不希望太宗皇帝去亲征,所以我觉得高宗皇帝亲征也不好;他如果真得去了,只是想威风威风而已,却没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小武恍然道:“你是说,当时渊盖苏文还在,所以必然有一场硬仗,对吗?”


武则天点点头道:“甚至连苏定方都没有做好苦战平壤的准备,毕竟他先前伐百济也太过顺利了。庞孝泰更是不妙,可怜其父子多人、连同手下的岭南兵(来自广东、广西、越南),都葬送在高句丽冬天的冰雪之中了。”


小武非常佩服道:“还好你当时英明地阻止了李治,不然征高丽失败可能又会引起一场巨大的灾难!而若高宗皇帝不去亲征的话,虽则唐军小败于渊盖苏文,但攻守之势未变,总体形势依然对大唐有利。”


武则天正色道:“不错,当时我们忍住了,没有全力出手,就是为了等到今天。此时已不必再等---而且就算我还可以等,李绩已经不能等了。”


“我知道伐高丽、是李绩一生的心愿---他们当年去辽东之时,看见了高丽人将隋朝阵亡将士的头颅堆成京观(金字塔型小山),此恨不消、可说是死不瞑目。而到了乾封元年(666年),李绩已经73岁了!”


小武连道:“我明白,我明白,你一定会帮助李绩完成心愿的。”


武则天面沉如水道:“大唐军立刻整军经武,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总管,集合诸路军马、准备出发。而且很快便有一个好消息传来,说是渊盖苏文的长子泉男生来降。因为泉男生的两个弟弟陷害他并夺了权。于是李绩令契苾何力(铁勒名将)、庞同善等各部迅速挺进,支援泉男生。”


“战至第二年,大唐军在辽东节节胜利,不断向前推进。我下旨封泉男生为平壤道安抚大使、玄莬郡公。而高丽的泉男建、泉男产两军则屡遭败绩,不断丢失城池。”


小武笑道:“泉男产这个名字起的好!”


武则天又道:“到第二年下半年,薛仁贵奉调领生力军加入了伐高丽大军,关键性地攻克了扶余城(吉林四平),又击败了泉男建的反扑。于是大唐军的总体形势一片大好。”


“到了第三年初,即总章元年(668年),李绩亲领大军在鸭绿江边大败泉男产。大唐的北路军历经一年多的苦战,已经拿下了鸭绿江以上部分的所有土地。”


小武眼睛睁大,道:“原来高丽在鸭绿江以北占有的领土也很多,居然可以跟大唐军全力争夺一年之久!”


武则天点了点头,露出笑容道:“不过到了此时,李绩统领的主力唐军终于显出了胜势。在决定性地控制了鸭绿江之后,李绩随即下令高侃、郝处俊、薛仁贵、泉男生、窦义积、独孤卿云等各部全线渡河,统统杀向平壤城。”


“与此同时,我又委任刘仁轨为辽东道副大总管,率大军从百济北上;郭待封又率水军登陆,从别道趋平壤---于是诸路唐军终于在平壤会师,将平壤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小武大为兴奋道:“历经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最后决战之时了!”


武则天微笑道:“不错。大唐军围攻平壤城、猛烈攻打了月余;当时高丽王高藏年少害怕,又见不可能再有外援,便同泉男产二人率领大臣共98人出城投降。”


“但泉男建依然不愿投降,其后继续闭门据守平壤;不过多次派人出城突袭,均被我方挫败。后来泉男建委任了一名僧人信诚、领导了一些城防工作;但由于信诚本就是泉男生的人,故悄悄打开了城门迎入唐军。我军立即冲进了平壤,并俘虏了泉男建。自此,高丽全国皆平。”


小武长舒了一口气,点头道:“真不容易啊!从659年(显庆四年)新罗遣使大唐求援,到668年(总章元年)消灭高丽,大唐、以及你,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无数的精力、物力、人力,去构思和执行了一个‘安定东亚’的宏伟战略!”


武则天也吹了一口气,微笑道:“不错,整整斗了十年,我们还是彻底赢了!就让高丽、百济、日本统统出局!我们开始坐庄以后,便设立安东都护府来管理东方的土地,从此他们再也不是中原王朝的威胁了!”


小武深表钦佩道:“不错。即使这些东亚国家日后还会反叛、或者有复辟运动什么的,也还是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华的藩属国身份,再不敢像隋朝时那样做中华的敌国了!”


武则天笑了笑,道:“对了,平壤城破之后,我军还有意外收获---顺便捉到了扶余丰。原来他逃去了日本以后,却跟大海人皇子不对路(只当他是难民、不当他是百济流亡国主);故不愿寄人篱下,于是又跑到了高丽,投奔泉男建来了。”


“泉男建被俘以后,却说他本该同高藏、泉南产一起出城投降的,却是被扶余丰所阻止---造谣说大唐不优待俘虏,所以才继续顽抗的。”


小武哈哈大笑,道:“嚯嚯,泉男建竟把一切责任都推给扶余丰了!反正该捉的人,一个都没能跑得了!”


武则天点头道:“高丽之地共176城。大唐随后以平壤城为治所、设立安东都护府,下辖九个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县。百济五都督府也合并为一,称熊津州都督府,归安东都护府节制。”


“随后留下薛仁贵镇守安东,刘仁轨辅佐之、过段时间再调回朝廷;白发老帅李绩则整顿各路大唐军马、凯旋长安告捷!”


图表25安东都护府辖下各都督府(盛唐时)

图表25安东都护府辖下各都督府(盛唐时)

【新罗由鸡林州都督府管辖】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欣喜道:“于是长安城里又有了一次献俘仪式!这次的主角是李绩!”


武则天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道:“李绩也终于等到了这次机会!白发苍苍的他亲自来到太庙,将高藏、泉男建和扶余丰等人献出,祭告先帝。”


“随后,高宗皇帝流放了泉男建和扶余丰,但是赦免了高藏。事后我还将一个侄女嫁给了他,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高德武。”


小武表示明白道:“想必你还是愿意笼络高丽王族的,以加强安东都护府的稳定。”


武则天却似有些抒情,难得地柔声道:“总章二年(669年),李绩刚回家不久就病逝了,享年76岁。他终于在去世前一年完成了心愿,作为唐军的大总管彻底平定了辽东。”


“如此,我武曌总算不负他一生所托;他李绩也终于不愧为、史上同李靖并列之盖世名将也!”


小武翘起双大拇指,道:“你真是对得起他当年鼎力相助你成为皇后呀!李绩也一定知道这十年来你花的无数心血!既是为了大唐,也是为了他老人家!徐茂公真是应该十万分的庆幸---当年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武则天呵呵一笑道:“我一向是恩怨分明的!况且李绩的心愿还不是私人的要求---安东有利于国家大业,如何不该支持?”


小武缓了一口气,又道:“我还有听说,当时你们曾经内迁过高丽之民,这又是怎么想的?”


武则天撇嘴道:“为了永除辽东后患,也为了对得起隋唐多次东征的将士们的努力,我们打算永远吞并高丽。故此将40万高丽人内迁至山南(湖北)、江淮(江苏)。不过,此举倒是对当地影响很大,导致民争激烈。”


小武道:“哦?为什么民争激烈呢?”


武则天微笑道:“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则,所谓故土难离,高丽人多半不愿远走,这个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有薛仁贵弹压,又派出泉男生与高藏去安抚民心,倒也只是一次性的工作,两三年间便执行完毕。”


小武道:“那么第二呢?”


武则天眉头微蹙,道:“第二,新罗之心开始难测。以前既有高丽、百济、日本等大敌存在,新罗有如风中之烛,其心必然倒向唐朝,有切肤之痛则必十分卖力。”


“然而此时几位大敌纷纷倒下,而且有被安东都护府全部吞并之势,新罗觉得没分到多少战果,不免兔死狐悲、心态失衡。”


小武肃然道:“这倒也是人之常情!新罗可能也开始对大唐有了恐惧感。”


武则天哼了一声,道:“新罗人和高丽人、百济人毕竟十分相似,那两国已经崩溃,新罗自然想借机吞并对方人口、从而壮大自己。”


“见大唐正在独吞高丽、百济的民众,新罗表面上不敢反对,但是背地里捣乱、歪曲大唐意旨,煽动高丽、百济民变,这是一定有的!”


小武连连点头,道:“这倒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情!那么还有第三?”


武则天犹豫道:“第三,我们逐渐发现,自高句丽灭亡以后,辽东附近的契丹、奚、靺鞨等部民逐渐强大了起来,而且有失控的趋势。”


“大唐灭高句丽的时候,这些部族纷纷倒向大唐,为唐军引路或提供粮饷,然而其实都在图谋借机壮大。”


小武同意道:“这个情况就好像当年东突厥倒下之时,薛延陀借机壮大一样。游牧民族本就如此---只要大草原以及黑土地还在,一个大部落倒下,附近的其它部落立刻就会填充其空缺!”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大鲜卑山(大兴安岭)绵延千里,总是有无数部落居间生活。从历史上看,倒掉了几个,又来了几个,实属正常不过。”


“当我发现有此趋势之后,便又下令将契丹、靺鞨等势力西迁营州,由营州都督管辖,以减轻安东都护府薛仁贵那边的压力。”


小武讶道:“唐军的势力,已经到达大兴安岭了?看来我手中的地图不太正确呀。”


武则天呵呵一笑,道:“契丹的势力、传统上一直在大鲜卑山以西,由松漠都督府都督、契丹首领李尽忠管辖。此时我们发现有不少契丹人跑到大鲜卑山东边来了,便命令他们回到西边去,由营州以及营州以北的松漠进行分治。”


“至于安东都护府的北部,古名叫肃慎,也叫白山黑水(黑龙江)地区。那边主要是靺鞨七部的所在,故也称‘黑水七部’---位置就在契丹和奚的东面、以及高丽的北面。”


小武讶道:“靺鞨(勿吉、漠河)就是女真、满族的祖先吧?”


武则天微笑道:“靺鞨听说共有七部: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白山。不过据安东都护府汇报,现今只有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了,其首领分别是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其它的首领都找不到了。”


小武点头笑道:“那就对了,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一定是女真的祖先。”


武则天不置可否,嘴角却冷笑道:“靺鞨各部人数不少,但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故以前依附于高丽人。我让跟高丽走的比较近的靺鞨人都渡过辽河,西迁之后归营州都督高侃管辖,并且时常征调靺鞨兵随同唐军作战。”


“至于在高丽北方、居黑水一带的原始部落,只要物色到合适的首领,当可传檄而定!后来,为了分化靺鞨与契丹之间的联系,我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算是恩威并施!日后在‘安东都护府’的北方、或可再设立一个‘黑水都护府’,统管外东北直到大海的靺鞨七部土地,也没什么难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