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合一、下载思想储存记忆,人类得以永生,马斯克成立新公司
吴言AINNG
继无人驾驶车、太空旅行、地下交通隧道等计划后,美国未来学家马斯克又成立了一间新公司,准备来研究人机合一,利用科技来增进人类的脑力。
如果未来发展出把人脑当做一部电脑的技术,或许可以将人们的思想上传到云端储存起来。
把人脑当作一部机器
继无人驾驶车特斯拉(Tesla)、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后,被封为未来学家的美国企业家马斯克(Elon Musk)又将成立一间新公司来解决问题,这一次他希望可以让人脑与机器结合,把人脑当作一部机器,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可以上传和下载人们的思想。
“神经织网” 用想的跟电脑互动
2016年,马斯克曾在程式码大会(Code Conference)上提到“神经织网”(neural lace)这个概念,也就是透过手术将微小装置植入人脑,让人类可以直接用“想”的和电脑互动,不需要键盘、滑鼠和任何现存的连接方法。
从那时起,马斯克就常常在Twitter上释出“神经织网”的消息,网路上也不时传出他即将成立新公司发展“神经织网”技术。
图为被封为未来学家的美国企业家马斯克,从无人驾驶车、太空旅行到神经织网,他所成立的每间公司背后都有看似不可能的远大目标。
成立新公司Neuralink
周一(27),《华尔街日报》报导了马斯克成立新公司Neuralink的重磅消息,随后马斯克也在Twitter上证实已经设立这家公司,他也会在下周把相关细节公布在WaitButWhy网站上。
不会直奔人机合一
不过,马斯克并没有把Neuralink登记成一家科技公司,而是把Neuralink登记成一家“医学研究公司”,种种证据显示Neuralink不会直奔人机结合的未来,而是先聚焦在升级目前的科技,想办法治疗诸如癫痫和抑鬱重症等。
集结脑科学界专家
而目前在治疗诸如帕金森氏症的方法中,已经有应用电极治疗大脑的技术,Neuralink可以站在这样的基础上向前走,且Neuralink已经集结了脑科学界的专家,准备开始大展身手。
图为电影《攻壳机动队》的海报和主演——史嘉蕾·乔韩森(Scarlett Ingrid Johansson),在这类科幻电影中常常探讨到人机合一会为人类社会带来什麽影响。
不只马斯克有兴趣
其实,除了马斯克刚成立的Neuralink公司,网路支付公司Braintree的共同创办人约翰逊(Bryan Johnson)也成立了专门研究神经假体(neuroprosthetics)、增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公司Kernel。
目标不在防AI反噬
The Verge的报导中写到,马斯克和约翰逊的目标并不在预防人工智慧(AI)机器人反噬人类,而是想办法掌握人脑,让人类可以更健康并且享受把人脑当电脑的好处。
把人脑当电脑 上传和下载思想
举例来说,像是把晶片或微小装置植入脑中,增进人类记忆或是改善人类处理複杂心理任务的能力,其中包含更快跟他人沟通,也可以把人类的思想像目前的电脑档案一样,透过云端储存或下载。
人机合一 科幻电影常出现
人机合一的想法常常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出现,诸如《攻壳机动队》和《骇客入侵》系列游戏都有这样的概念,不过,目前技术仍无法做到。
一旦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神经织网”计划发展成熟,人类彼此间的沟通或许可以更快更顺畅,人类处理複杂心理任务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和AI一起进化
回到马斯克和约翰逊对AI的看法,约翰逊在上个月的访谈中曾说:“我认为如果人类要找一个东西来发展,且这个东西需要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脑袋一起想,这个东西就是人类智慧,尤其是与AI共同进化的能力。”
站在约翰逊的角度,AI的发展对人类来说不是威胁而是个机会,让人类去思考如何运用诸如演算法和机器等技术增进脑力。
发展AI宛如“召唤恶魔” 比核武还危险
反观马斯克则对AI抱持著末世的想法,他曾形容AI的出现像是在“召唤恶魔”,并且说AI是人类最大的威胁,“可能比核武还危险”。
公开AI研究 将社会议题纳入讨论
因此,马斯克和硅谷知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的执行长奥尔特曼(Sam Altman)成立了非营利组织OpenAI,提倡将AI领域的研究公开化,且强调在发展AI的同时将社会、伦理和慈善等议题纳入讨论。
过去,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常常在媒体上表达对AI的担忧,认为AI发展到最后可能比核武还危险。图为科幻电影《魔鬼终结者》中的杀手机器人。
不被合成生命超越
此外,马斯克先前也在杜拜的一场演讲上表示:“我认为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会看到生物智慧和数位智慧紧密结合,这不代表人类可以去对抗奇点(注:改变人类未来的时刻),这比较像是有机的生命不会被合成的生命给超越。”
看似不可能的未来
无论如何,各界都很期待马斯克的新公司Neuralink,认为这间公司会像特斯拉和Space X的发展模式一样,先在既有技术上站稳脚步,随后朝看似不可能的未来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