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能不能不要睡着,我们再聊聊天嘛!”球球央求道。
“好吧,你说吧。”我翻了个身,从迷糊中收回一些注意力。
“你觉得是葵葵好还是窝窝好?”(葵葵也是同个小区的姑娘,大概比球球小一岁,因为祖辈间的交情,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耍了几次)
“你觉得呢?”我一时无从比较,就反问他。
“窝窝常常在幼儿园和我一起玩,葵葵呢,比较调皮,我让她做什么她也不做......”他喃喃着。
“那好像还是窝窝好吧。”我随口说道。
“妈妈,你不要听别人怎么说,你要自己选择啊!”球球突然很利朗地反驳我,我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顿时睡意消散。
自己的选择,多么诱人啊!却是不容易的,首先需要更多的思考,思考有别于记录和描述,是件更费脑力的事情。
如同问:德国人都喝啤酒吗,老北京都喝豆汁儿吗,去了西藏都要请天珠吗?这些群体化意识的背后,是被舆论和广告裹挟的僵化的思维模式。
自己的选择,还意味着拒绝的勇气和态度,从一团和气中,把那个自己拔出来,需要清醒的头脑,一定距离的审视,以及对取舍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