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地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春节的氛围浓稠得化不开,屋内暖烘烘的,亲人们围坐一团,家常话与饭菜香相互缠绕,驱散了我一年的疲惫与漂泊感,让我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中午和兄弟们相聚,几杯酒落肚,往昔的岁月如潮水般涌来,醉意上头,我迷迷糊糊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冷风袭来,我费力睁开眼,便看见昔日的小伙伴们站在床边。
“就喝这点就撑不住啦?真没出息,我们下午打了一下午台球,可都眼巴巴等着你晚上接着喝呢!”二虎笑着调侃,伸手重重拍了拍我的肩膀。
这时,媳妇端着热气腾腾的茶水走进来,轻声嗔怪:“你们啊,一见面就没个正形,快喝口茶醒醒酒。”母亲抱着两岁的儿子,站在一旁,微笑着,眼神里满是对我们这群大孩子的包容。
兄弟几个围过去逗弄孩子,儿子本就内向,被这么多人围着,顿时慌了神,小嘴一撇,“哇”地哭了出来。兄弟几个先是一愣,紧接着哄堂大笑:“你儿子怎么一点没遗传你的外向劲儿啊!”
我无奈地笑了笑,脑袋还昏沉,可心底却被这一幕填得满满当当。这再熟悉不过的场景,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悄然打开了那扇通往过去的门。
忆起学生时代,每天清晨,我们结伴同行,看似是去学校,实则一路都在盘算着怎么逃过今天的作业。课堂上,趁老师转身,偷偷传着小纸条,交流着昨晚新发现的漫画情节,或是游戏里的新玩法。要是碰上不喜欢的课,眼神一对,心领神会,悄悄从后门溜出去,跑到操场的角落或是校外的小公园,享受这片刻的“自由”。
那时的我们,热血又冲动。要是哪个兄弟被欺负,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冲上去。拳头挥舞间,也分不清是为了所谓的“义气”,还是年少时无处安放的叛逆。打完架,一起灰头土脸地坐在地上,互相埋怨又互相安慰,笑声在夕阳的余晖里回荡。
可如今,我们都已三十多岁,被生活打磨出了不同的模样。平日里,大家各自忙碌,在微信上鲜少聊天,那些关心的话语,都藏在了岁月的缝隙里 。
但每年过年,我们总会相聚。看着眼前这些发福的脸庞,眼角的细纹,我知道,岁月改变了我们,可那份情谊,却从未改变。
晚上,我们再次围坐,酒杯碰撞间,是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这样的时刻,短暂却珍贵,让我明白,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多久未见,只要我们在一起,就能找回当年的自己。未来的日子,我们或许还会在各自的生活里忙碌,或许相聚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这份兄弟情,就像被岁月精心酿藏的一坛酒,初尝时是年少轻狂的甘冽,再品时满是历经沧桑后的醇厚。即便往后只能在记忆里回味,那飘散而出的香气,也足够慰藉余生,成为漫长岁月里永不褪色的温暖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