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马小秋陪伴您的第 4224天
【读者提问】
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叫做“精致穷”,意思是赚的不多,但哪怕月光、分期付款、甚至借贷也要追求精致的生活,吃最高级的餐厅、用最新款的手机、买最贵的护肤品……马主席,您是如何看待“精致穷”呢?
关于“精致穷”这个话题,我深有体会。在年轻时候,我就是一个热爱文学的文艺青年,有着浪漫的小资情调,追求内心体验和物质享受。因此,每次拿到工资之后,我愿意把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书籍、衣服、鲜花等,用知识丰富内心,用服饰装扮外貌,用鲜花点缀环境,把精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后来,经历生活的起起落落,我依然保持着那份精致。我刚到深圳打拼的时候,身无分文、生活落魄,就算在亲戚家里打着地铺,每天衣着打扮也精致得体。后来自己租赁了房子,即使是城中村里的农民房,也要布置得温馨有爱。因为我知道,即使生活不如意,也要让自己舒心,这样才能不失志气、继续拼搏。
曾经听人分享过,俄罗斯人是最浪漫的,因为他们有着“宁可不吃面包,也要买一束玫瑰”的传统。那时候的我,就处于这种“穷而精致”的状态。
或许你难以想象,虽然住在农民房里,但我的房间一尘不染,到处都是鲜花绿叶点缀,甚至在二手店淘来的家具,我也尽心地保养和爱惜。正所谓,万事物因缘和合,好的环境带给人好心情,差的环境让人不顺心意。在干净舒适的环境里,我的心慢慢地安静,进而启发了思想、增长了智慧。
随着社会的发展,“超前消费”影响着越来越多人。尤其是当代年轻人,他们对于物质体验和享乐精神的追求,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自己的消费水平。“月光族”、“信贷族”等名词热度居高不下。对于“精致”二字,很多人认知出现了偏差,误以为什么都用最好的、最贵的就是“精致”。其实不然,“精致”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的生活留有余地。
在我看来,真正“精致穷”的人,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兴趣爱好,愿意为此花费金钱和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实了思想和生活,收获了成长和快乐。而某些自诩为“精致穷”的人,竭尽所有甚至不惜高额借贷,只为满足自己物质、精神享受,但是,他们在“追与求”中周旋,慢慢地耗尽自己的精力。
其实,追求“精致”没有错,但一定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靠借钱贷款来维持“精致”,是我最不赞成的做法。要知道,很多时候,毫无节制地借贷财物,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福报。要想成为一个精致的人,不仅要积攒财富、提升智慧,还要爱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当生活充实、思想丰满,哪怕还处于穷困状态,也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精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