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很神奇的东西,是不管怎么过,都会流逝的。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孤独的。有的人努力追求别人的陪伴,去讨好、谄媚,有的人则选择陪伴自己,内化孤独。
前几天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关于“意义”和“孤独感“的想法,朋友对我说,他上一次感到空虚还是刚分手的那段时间,他劝我赶紧去谈个恋爱。谈恋爱的话,就不孤独了吗?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呢?物欲、情欲、精神?
思考了几天,我终于得出一个结论:人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各种欲望的平衡。
我想,对大部分人来说,对物质和精神都有一定的欲望和追求,只是不同的人二者的比例不同。
于我而言,生活和工作中,正向反馈是很重要的。这个“正向反馈”,包括达成某个目标带来的成就感、精神愉悦,同时也包括一定的物质奖励。
对于像我这样的贫困博士生,巧妇难成无米之炊,物质上过于清贫,精神世界也会趋于崩溃。为爱发电的科研一年两年可以,可谁都不愿意做一辈子,毕竟年纪到了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才是要紧事。
物质当然多多益善,但过多则难免陷入奢靡之风。
所以,适当稍多的物质奖励,加上精神世界的极大富足,就是我希望的平衡。人生目标,则是要追求达到这样的平衡。当然,这样的平衡永远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或物质或精神,二者中的某一方欲望的增长总会在某一时刻突破现有的平衡,于是我们就去努力达到下一个更高阶的平衡,如此循环上升。
这么一想,心情瞬间轻松多了。现阶段的孤独感、无意义感、无价值感都是源于平衡没有达到。因为做的工作正向反馈给到的太少、太慢,所以才会陷入空虚中。
那该如何解决呢?
我想的解决办法是,如果外界给的正向反馈太少,不妨降低标准,自己给自己些“小而多”的正向反馈。
比如说,原先你可能认为,搞科研的正向反馈是“论文发表”,但由于论文发表的过程太长,难度太大,我们难免在发表论文的过程中,比如实验失败时,文章写不出来时,产生挫败感。目标太高,这个正向反馈就太难得到了。虽然在得到它的一瞬间,可能很开心,但是这样的开心很容易转化为对过去努力的感慨。现在,我们要把最后的这个大的正向反馈,分解为许许多多小的正向反馈,把可能一年、两年甚至多年才能达成的正向反馈,放在平时的生活中。比如,我的目标是”今天实验得到好的结果”,那就不管明天的实验,也不管最后能不能成,只要今天的目标达成了,我就获得今天的正向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一天一天平凡而枯燥的生活增添点积极因素,避免陷入生活的无意义感。
所以不要再让时间无意义地流逝了,一天一天下去,总有一天能有N>N+1的效果。
你,学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