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发消息讲她孩子的趣事。说她准备拿前两天装过草莓的篮子装鸡蛋。孩子发现后,一把抢走了篮子,说装草莓的篮子不可以装鸡蛋。小林觉得孩子太可爱了,不由自主夸起孩子。孩子觉得妈妈可能为了想要篮子才夸,为了避免上当,一脸严肃地回绝说自己不可爱。小林被孩子样子给逗乐了。
赶忙蹲下来,语气委婉地跟孩子说:“宝宝你是真可爱,妈妈没骗你。”认死理的孩子,还是认定母亲为了篮子说违心话。于是机灵的改变了说话战术:“妈妈,我是很可爱,可是我再可爱,篮子还是不能给你,因为篮子是用来装草莓的,就不可以装鸡蛋。”
小林听了孩子这番话后,称孩子实在是太厉害,智商太高,不服不行。
听小林聊这件事时,恰逢六一节。让人不得不多关注一下孩子的世界。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孩子。印象中,我们小的时候智商绝对没有现在的孩子高。毕竟我们小时候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时代,哪像现在的孩子从落地那一刻起,就被电子产品包围。那时的我们除了玩泥巴,最多的游戏就是捉迷藏。平时晚上连撒尿都不敢去,捉迷藏时哪里都敢去躲。晚上的世界除了煤油灯那点亮光之外,到处一片黑暗,那样的环境也有好处,天上的星星似乎比现在要亮很多。
遥望星空,奶奶循环往复讲着牛郎织女,嫦娥玉兔,董永七妹等传说。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问着故事主人的后续发展,奶奶被问得不耐烦,呵斥后又温柔拍着孩子的后背哄着睡去。
玉米包撕成细条就是一个毽子,每人一个,踢得不亦乐乎,写字练习本总是自作聪明地撕下中间的两页,用来折纸飞机,次数一多,写作业的本子所剩无几,追着父母买本子,得到的质问都是你到底是去读书的还是吃作业本的?可孩子哪管那么多,开心快乐最重要。
父母的一次次打骂声中,单纯的世界消失了,背负的担子越来越重。父母所寄托的希望越来越多,为了更好更快适合社会,投机取巧,互相利用,背后使坏等等一些成人的游戏规则被熟练掌握,并驾驭得轻车熟路。也就失去了人起码得道德标准,偏离孩子那样纯真世界越来越远。
孩子都爱较真。一旦认定就改变不了,觉得世界非黑即白。
孩子较真,我们会觉得可爱,长大了,那种任劲慢慢被消磨殆尽。就算真保留了那么一丁点儿,别人会觉得你傻。
有一部关于学校生活的电影,片子讲述的是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拼命补课,取消了所有跟高考无关的活动和课程。上级领导来学校调查咨询学生,帮学校敷衍的学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竖起大拇指表扬,而说了实话,讲真话的学生被老师大批特批一通。说真话的学生提出说,在学校就开始培养撒谎能力,是不是为了走上社会更好地去运用?老师不觉理亏的同时,歇斯底里叫嚷,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能考出理想的分数,说孩子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
说得多好呀,老师的一片苦心?这片苦心还不是为了他们能有个很好的升学率,让大家成为机械般的考试机器吗?
想想孩子的纯真,再想想大人却把很多简单问题复杂化。并振振有词觉得这样复杂过程都情有可原,是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