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体方法
我的高中是一所百年老校。而我作为一个文科普通班中等生,在学校的光环下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我承认我在压力中找不到动力,在考试中迷失了自己。毕业已五年,这几年一直都在探索为何高中时候那么努力,结果却不尽人意。那么究竟我的学习成长突破点在哪?
回想高中那时候,所谓盲目的勤奋着,就像现在自己不知道如何做出一锅好菜一样,如何把不同的学科给处理的恰到好处。(治大国如烹小鲜)
比如说英语,我英语从初中起就比较薄弱。我讨厌记忆零散的东西,就像单词,没有逻辑可言,没法像数学物理,可以用一个公式串联起来。英语更多的是日积月累,而我当时并没有养成每日学习英语的习惯,更何况我觉得英语的单词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内心更多的是没有尽头的绝望感。首先在心理上就败了,深刻记得我自己爬大蜀山都能感到绝望,因为当我看不到尽头时,体力也跟不上的时候,在别人匀速甚至冲刺的时候,我反而打退堂鼓。这就相当于长跑式学习,而我没有立阶段性flag。我喜欢整理,每周花了整块时间去整理,恰巧是因为我记笔记总是很随意,而不整理内心甚至有罪恶感,因为时间长了都不知道自己写的啥。现在想想只是花大量时间单纯整理,我只是享受整理的过程,而并不是整理后的那个反馈复习结果,所以错题本一堆,只有第一本重新翻看过。而每天想超负荷把所有都记住,但事实上都被自己精力所打败,休息时间也被补课填满,在忙碌中找寻所谓的安心,其实更多是一种焦虑。
前段时间看到斋藤孝对于学习方法的探索,深受启发。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摆脱眼前困境,但是如果你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突破现状。学习和锻炼身体一样,采取什么方式进攻?在拟定作战方式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自己的武器是什么。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你要有所选择,确定自己势必得的“制胜球”。
1确认学习的目的
是需求还是纯粹的喜欢?
2方法: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
比如你是如何记忆的,用什么方式记的最快?我是一般先看下内容,看能不能找出重点,重点之间有没有关键性,能否通过什么去推理出来。最好其他的部分自己组织语言表述,接着会试着按逻辑的方式去复述,最好是边走边想,要是坐着的话,就喜欢在纸上乱写乱画。
还有就是自己在哪个时间段,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我的高效时间基本上都是在下午2点之后,所以早上的时间对我而言,总是一晃而逝,不了了之。我自己是习惯了一个人在安静不吵闹的地方(非噪音即可)就可以进入思考状态。但是因为思绪的速度太快,这样很容易会乱,所以之前务必要抓住重点,不去偏离自己定的大纲,否则会很容易因为信息量过多而让自己又陷入混乱中。下面是书中对于不同人学习方式的思考,我用爱心标注出来我的方式。记忆方法,用笔写出重点,用读去重复强调记忆。
3掌握决胜球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后,只有坚持,才能突破,配合自己的节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1 month later
针对斋藤孝提出的学习方式,回看自己在一个月后对于自己行动所得出的反馈。
a我愿意接触某样东西是百分百是因为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其实就涉及到我该如何让自己有感觉,如何刺激自己持续保持好奇心。就像现在弹琴也都是直接挑战自己喜爱的曲目,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不得推着自己从最基础的指法开始练起。
b当知道自己要整理什么,并且思路非常清晰的时候,自己自习最好。当有困惑的时候,请教老师不为上上策,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也是解决你困惑的一个方法。这个也直接对应着你选择去哪个环境学习,相对于自己而言,我一个人学习效率会相对高点,因为在思考和整理过程中,安安静静的环境最好。
c我是夏天喜欢在客厅学习,因为凉爽,冬天喜欢在卧室,因为暖和。其实自己无形中被温度主导了自己的行为。
d死亡是人生的终点,遗忘也是记忆的归宿。你的记忆大多数是反复和习惯的结果。默读朗读,声音默写都是记忆的方式。身边有人时,环境比较安时,自然是默读默写比较好,而自己一个人时候,就可以随意嗨皮了。对于是否反复练习,这取决于你是否会举一反三,孔子虽说是有教无类,但是他的考核标准其实就是看学生能否举一反三,这个其实就已经刷掉一批人了。
e对我而言有三点确实是有偏向性,是可以确定的。我手写笔记很随意,因为思维相对比较活跃,这就需要我后期进行整理,所以也更偏向于复习。我喜欢制定阶段性小目标,这是短跑式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