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文
自打上次决定要洗心革面,重新看书后,这两天一直在研究如何高效看书的问题。先学会如何看书,再去看,效果会更佳。于是,我去看了秋叶老师著的《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让秋叶师来教我们如何利用碎片时间,一年轻轻松松读上百本书。下面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从书中学到了什么。
书的开篇,秋叶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没空读书?
我想好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就拿我来说,我就感觉自已越大越没有读书的时间,生活被各种事压着,连看剧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时间看书?但是秋叶老师讲了柳比歇夫的故事。
柳比歇夫是生物学家,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学术著作,探讨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等后面还有一大串各种学科。
此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许多科学家,以及谈自已一生的各个阶段。业余时间,人家还研究跳蚤的分类,收集了13000只跳蚤标本,对其中的5000只做了切片,每年还要保持大量的通信,信的内容涉及题材无比广泛,文笔引经据典。
牛吧?忙吧?事多吧?这么多事要做,他怎么可能还会有读书的时间?可人家照样读了很多书。他能够读但丁的原著,背诵但丁的原文。他能够凭记忆援引李维、塞涅卡、柏拉图的话。他也熟悉雨果、席勒和歌德,俄罗斯文学更不在话下。他还看很多历史和哲学书,对读过的大部分学术著作都做了摘要,有的还做了分析研究。
看了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都不敢再说自已没时间看书了。那就一起来看看秋叶老师的高效读书方法论。
秋叶老师一共讲了十大读书法。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看书的方法也会不一样,我第一次知道耶,没读这本书之前,我拿到一本书都是按顺序,老老实实按照页码的顺序从前到后,逐字逐句地读。而秋叶老师却说:
树读法VS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网文进行阅读。我们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必须先建立专家视野和格局来思考整个领域需要去学习的问题。
树读法要先建立知识框架,有了知识框架后,再细读。边看文章,边把其中的观点结合自已的理解写到对应的条目下,迅速把别人的思想体系变成自已的体系内容。
注:如果读到一个颠覆了自已的观点或者发现自已的结构有遗漏,马上做出调整,让自已的思想体系先成型,再去吸收。
图读法VS硬书
硬书是指口碑好、内容多、思想含金量高的书,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名声在外,但读起来会相当困难。
图读法就是把作者的思维画成导图,它能很快帮助我们把思路图形化表达出来,事半功倍。图读法的更高阶段是做读书笔记PPT,这能充分锻炼我们提炼抽象概念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锻炼我们形象化表达和展示能力。一般而言,做过读书笔记PPT的书,读者很难遗忘其中的内容。
框读法VS经管书
框读法介绍了两种方法。我个人认为方法二比较不错。想知道方法一的同学建议去读秋叶老师的原著《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经管书阅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状况是怎样的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不要照搬书上的,要先自已梳理成简单易懂的句子、段落)写出总结句,解释总结句,你自已的观点如何,作者哪个观点让你产生了共鸣,你不赞同的地方在哪里?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不要表达感觉,要描述事实
注:阅读陌生领域的图书,可从以下建立初步阅读框架
1、本书背景
2、本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造成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阅读一本书的动机越明确强烈,最终能化为已用的知识就越多。
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再去读书收获更快。
炼读法VS畅销书
炼读法是秋叶老师最喜欢用的方法。一本书写出来,作者一定有他的逻辑。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作者的逻辑从一本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已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
好了,读书路漫漫,读书习惯的养成,必须分解成为一系列可以看到的步骤,你每天推进一点点,就会离目标近一点点,这种不断推进的感觉会让你更好地坚持你的目标。大家一起坚持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