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迎来送往
柴炅有些嗟叹戚继光两种性格的巨大差异,又有些佩服他能容忍两种性格的相互包容。此时听他说话,由衷佩服道:“师兄何出此言?”
戚继光有些古怪的看着他,端起桌上的茶杯囫囵喝了一大口道:“明世兄弟,我戚继光行事磊落,自入浙以来,为官兢兢业业,对师门亦供奉有加,向无半点需索之处,便是明世贤弟,想必有所耳闻吧?”
柴炅面露不解道:“师兄何出此言?”
戚继光继续道:“”我与元卿贤弟相交颇深,人虽不在先生门下,但塾中诸多事务我亦知之甚详,元卿弟我知之甚厚,明世怎可如此待我?”
柴炅奇道:“元敬兄这可见外了,小弟委识不知该如何是好。”
戚继光道:“愚兄自领皇命入浙以来,每日里处心积虑,殚精竭虑,怎奈军中各兵士虽集训多年,奈何各府卫所兵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比如处州(丽水)兵,来源山区,作战非常勇猛,冲锋不迟疑,却很会计较得失;台州兵,遇弱则强,遇强则懦,不够刚毅;山阳兵,工事后勤不辞辛苦,敌退我进,敌进我退,只打落水狗,不敢迎狗击。......我之为将,不知如何自安。”
言辞之间,戚继光愤愤不平的说了几个地方兵营状况,言辞之间颇有后世键盘侠的新闻概论之风采。
柴炅愕然曰:“师兄莫非有成经著书之意?”
戚继光顿时语塞,悻悻说道:“好了好了,师弟就别卖关子了,岑港大营还都是本地诸军等着呢。”
原来,前些日子,戚继光虽然未与柴炅见面,却与唐元卿颇有书信往来,唐元卿自从校枪败阵以来,虽然口头上一直不认输,但是文笔间却对柴炅颇为推崇,自先生授予柴炅双刀以后,对柴炅更是赞誉有加,言谈间更是将柴炅视为再世青田。
有了唐元卿的举荐,戚继光自然将柴炅视为股肱。
柴炅见戚继光盼望殷切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后世粉丝的优良传统,开了尊口道:“元敬兄所忧,吾有三策可解。”
戚继光正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听柴炅有了对策,不由精神大作,腰也直了起来。
“其一,以卫分兵,以所集兵,分兵过细;各个区域地貌分明,人色各异。其二,兵令不一,加之天朝秉政圣明,不经兵革百年,各地兵民悉以民俗当先。其三,练兵无本,将为兵形,兵为将源,然军中概莫以精兵为要,故各卫所兵员皆以武人为重,不识兵人本质。”
戚继光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各路军兵都以自己为要啊,又如何省得别家本事。”
柴炅断然说道:“能调则调,不能调当以外人居之。”
戚继光颓然道:“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会稽郡内,只有处州兵有这条件,不过那不在我的辖区内啊,不好贸然处之。”
柴炅说:“元敬兄知道义乌吗?”
戚继光答道:“你是说婺州义乌县?”
柴炅有些疑惑的的看着戚继光,奇怪他为何不知。
“义乌也就是婺州小县,没有卫所,,我于会稽都司接受任命的时候了解过。”
柴炅这才释然,“自入元以来,会稽郡内处州兵勇猛第一,然义乌其地多山,民风彪悍,兵其习慓而自轻,其俗力本无他,宜可鼓舞。”
“真有此事?”戚继光激动的把头伸过了椅子,四肢阴影占了柴炅的半边身子。
柴炅不露声色的让出戚继光位置,淡淡的说道:“我朝军中向有募兵一说,元敬兄待岑港事了,可亲到诸暨巡视,义乌即在其侧,师兄亲眼观之即可,若合情理,师兄自可呈报都司募兵,若师兄不虞,自可以巡视上报。”
戚继光已经站起身来,拉住柴炅双手,激动的说:“明世贤弟,你可真是如及时雨啊,我恨不得明日前往!”
柴炅起身和戚继光站到一起:“元敬兄你客气了,军中饷银若有差池,当寻元卿兄商榷一二。”
戚继光闻声一楞,随即反应过来,不由哈哈大笑:“一定一定......”
柴炅想起义乌县令赵大河来,据说他与戚继光意气相投,不仅后来投笔从戎,还辞职做了戚继光的高级幕僚,只是今时有自己加入,倒是撮合了戚继光和唐元卿的合作,他成与不成,就看他自己的了。
戚继光搂着柴炅一直不放,两个人又谈了许久,幸好戚王氏不耐烦久等了,派丫鬟来催促,戚继光只好惋惜的与柴炅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