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对于家有学龄前儿童的上班族来说,绝对是一场甜蜜苦旅。
苦是因为累,陪游乐场、陪公园、陪玩陪闹陪吃陪睡。逛街购物只能去游游区的儿童店和宠物店,给自己买衣服怎么办?陪睡时间手机刷淘宝应该是很多妈妈的生活常态吧......
即使是这样的生活,家长们也依然甘之如饴。因为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的时间,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
尤其是七岁之前,身体的陪伴是无法被物质和精神所替代的。这一时段安全感的建立决定了孩子一身的依恋关系。因为七岁以前的孩子处在探索世界外显特征的关键期,尤其三岁以后的孩子,简直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常常需要父母陪伴在侧,帮助他认识世界。弗洛母说,孤寂感是一切恐惧的根源,这一阶段陪伴的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
那么,七岁之后呢?孩子在身体上获得了更多的独立自主性,慢慢适应分房睡,慢慢结交更多的小伙伴,他开始关注自己与父母内在的链接,以及父母能提供他们的内在支持。所以这一阶段的陪伴我们称之为“思想的陪伴”。皮亚杰讲7—12岁成为具体运算阶段。思维具有可逆性是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
父母作为最初的教育者,最孩子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逻辑推理能力,道德的基本教育,社会化社会规则,社会基本法律的教育。父母的应对风格,生活应对方式,生活博弈风格,应对策略等等,将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应对风格和策略。孩子将吸取父母之所长,不自主的接受父母所传达的思维方式。
当然整合的过程可能会经历矛盾和痛苦,这就是所谓成长的阵痛,因为孩子必须经历思维的角力,最重拨开云雾,从自我同一性混乱到和谐一致。
在前两个阶段教育成功的孩子,将顺利过渡到精神的陪伴,这也是一种终身的陪伴。他们将主动地和父母去商量自己的一些事情,他们懂得如何去汲取,父母的经验与智慧。他们懂得与长者相遇产生智慧这样的深刻含义。最终他们的心里面会产生与激活智慧老人的原型。因为他们在自己与父母的陪伴模式中,获得了太多的利好,安全感,一致性,爱与自由。
这样的孩子,他们永远都会有精神上的信念,原生家庭的陪伴给予他们足够受用一生的滋养。他们遇到大事时会坚定,会思考,不会退缩。他们受伤时,会主动寻求根的滋养。他们会更多地保持与家庭父母的连接。即使父母离世,自己老去,原生家庭的精神滋养会一直支持他们前行。
我们都爱孩子,爱孩子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但是七岁以前,请别让他孤身一人在黑暗中前行,父母的身体陪伴,爱与呵护就是他的一盏明灯,给予他温暖与安全感。孩子总会长大,度过这一阶段后,他也不会再想要亲亲抱抱,我们的缘分只有这一世,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使命与情趣,Just enjoy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