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从零开始

Pull up

引体向上被认为是上肢训练之王

一般分为静力引体向上和借力引体向上(eg:晃动借力,健身房引体向上辅助器等)

我们今天主要讲静力引体向上

啥,你问我为啥不讲借力引体向上


嗯……借力引体向上在静力引体向上的突破上也会借用的到,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一通百通



前面及一下少部分啰嗦了一点,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学习熟练引体向上,各位大哥也可以跳过这一段

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你能轻松的完成几十个俯卧撑,仰卧起坐轻松破百,但是你可能一个引体向上都拉不上去,或者拉的数量很少,而且还是不正确的姿势



开始学习之前,你需要排除一个误区,引体向上不是一个主要以手臂发力的健身动作,一个标准的引体向上主要是靠背部肌肉发力

很多初学者会出现一种状况,就是你的背部还没感觉,而你的手臂已经酸胀导致难以继续抓住单杠了,这就是错误发力的体现了

因为引体向上的起点对于普通人来说算是高的,因为整个动作你发力的肌肉要对抗的是你的体重

很多初学者就是因为在单杠下吊着,不管如何挣扎,都无法将身体拉上单杠,从而选择了另一条阳光大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因为引体向上主要靠背部肌肉带动全身动作,所以引体向上重点锻炼背阔肌和肱二头肌,对肩胛骨周围许多小肌肉群以及小臂肌群也有一定的训练效果

认真练习此动作,可以使人拥有倒三角形的健美体型,因此受到健身人士欢迎,在街健中更是大多数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前面有点扯了,下面进入正题

在本教程里

我将引体向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成一个标准引体向上

第二阶段:完成12个引体向上

第三阶段:完成一个单手引体向上

这三大阶段的基础打好,并且不断加强练习,以后岂不是身(shen)体(cai)健(huo)康(bao),各种单杠进阶动作毫无压力


第一阶段

适用于一个引体向上也完成不了的小白

毕竟好多健身计划一眼望过去都是引体向上几组,划船几组,扒拉扒拉几组

但是如果你一个都拉不上去,那还谈什么几组几组

这阶段的人分两种:

1,本身身体素质达标的,但是由于不知道发力技巧或者很少甚至没有做过引体向上,这样的人占一小部分

2,真的是力量不够,不管是手臂还是背部肌肉都远低于正常标准

开始学习之前至少要了解动作该怎么做

下面上两个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住:肩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收紧

记住:初始位置时,肘部微屈,让肌肉承受重量而不是手肘

记住:注意安全,爱护自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肌肉的标注只是让你有个基本的认识,不需要刻意去记


以下锻炼计划两者都可以用,前者完成地相对轻松点


第一阶段的训练主要是抓握力训练和提升力量,下面把我以前的计划分享给大家

第一周:

静态直臂悬垂15sX4

交换直臂悬垂10次X4

图片发自简书App

窄距俯卧撑6-8个X4组

坐姿哑铃弯举8个x4组(哑铃重量选择上应选择你至少能用这个重量弯举20次以上的重量)

借力引体向上8次(如晃动身体,他人托举,健身房引体向上辅助器,就算无法完成,尽量在你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多停留一会,具体次数可视个人情况调整)

第二周:

静态直臂悬垂20sX6组

交换直臂悬垂12次X5组

窄距俯卧撑8-12X6组

坐姿哑铃弯举12个X5组

借力引体向上10次

第三周:前两周能坚持下来的话,大多数人已经能完成一两个引体向上了,可能并不标准

在第三周和第四周继续加强练习前面的训练计划,让身体更好的适应当前阶段的强度,个人视自身情况稍微调整训练强度

以上训练是每天的量,各位大哥可别一周训练一次啊。在训练前做好热身,以我个人为例:

400米操场3圈

手腕及肩部预热防止损伤5分钟


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之后持续练习之后,已经能完成相对标准的引体向上了,接下来要突破的就是引体向上的数量了。

要突破引体向上的数量,殊途同归,还是对于力量和抓握力的锻炼,在锻炼抓握力的同时,多加一个加强手臂耐力训练,很多人抓握不了多久,就感觉前臂酸胀甚至疼痛,所以根本不可能完成更多数量的引体向上

热身运动参照第一阶段,可适当加强或者调整

第一,二周: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2组(每次力竭后再上半个)

静态直臂悬垂力竭X4组

交换直臂悬垂15次X4组

窄距俯卧撑20X2组

哑铃弯举15X2组

引体向上高点悬挂5sX2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四周: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3组(每次力竭后再上半个)

静态直臂悬垂力竭X5组

交换直臂悬垂15次X5组

窄距俯卧撑15X3组

哑铃弯举12X3组

引体向上高点悬挂4sX4次

第五,六周: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4组(每次力竭后再上半个)

静态直臂悬垂力竭X6组

交换直臂悬垂15次X6组

窄距俯卧撑12次X6组

哑铃弯举12X6组

引体向上高点悬挂6sX4次

第七,八周为适应性巩固期,继续前面的训练,根据自身的感觉,稍微加强或者降低训练强度,巩固期过后,大多数人已经能做到12个引体向上了


第三阶段:单手引体向上

第三阶段则不是量的突破了,而是质的改变,完成一个单手引体向上,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来说,这无疑是相当难的,所以在这一阶段,我将它分为力量训练单手适应性训练。

力量训练大家都懂,但是适应性训练是什么意思呢?

单手适应性训练是向单手引体向上进阶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一个人的肌肉强度和力量已经可以支持他完成单手引体向上了,但他就是无法完成这个动作。原因有二,一是心理因素影响了自身,二是肌肉没有完成这个动作的记忆,总的来说就是不习惯

OK……废话少说,开始训练

第一,二周:

在你完成第二阶段还留有余量的情况下,开始负重引体向上,以下动作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十的状态下进行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4(宽握距、窄握距各两次)

静态直臂悬垂15sX4组

交换直臂悬垂10次X4组

窄距俯卧撑8-12X4组

坐姿哑铃弯举12个X5组

第三,四周:以下训练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二十重量状态下进行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4(宽握距、窄握距各两次)

静态直臂悬垂15sX4组

交换直臂悬垂10次X4组

窄距俯卧撑8-12X4组

哑铃弯举8-12X4组

第五,六周:以下训练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二十五重量状态下进行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4(宽握距、窄握距各两次)

静态直臂悬垂15sX4组

偏重引体向上3X2组(一侧手一组)

交换直臂悬垂10次X4组

窄距俯卧撑8-12X4组

第七、八周:以下训练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三十重量状态下进行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4(宽握距、窄握距各两次)

静态直臂悬垂15sX4组

偏重引体向上3X2组(一侧手一组)

交换直臂悬垂10次X4组

窄距俯卧撑8-12X4组

至于弯举的话,如果你感觉还行就多举几个,你开心就好

第九,十周:以下训练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十五重量状态下进行

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4(宽握距、窄握距各两次)

静态直臂悬垂15sX4组

偏重引体向上6X2组(一侧手一组)

交换直臂悬垂12次X4组

窄距俯卧撑15X4组

第十一,十二周:以下训练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十五重量状态下进行

窄握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3

静态直臂悬垂15sX4组

偏重引体向上6X2组(一侧手一组)

辅助引体向上4X2组(用毛巾之类的东西绑在单杠上,一只手抓着毛巾,另一只手抓着单杠)

交换直臂悬垂12次X4组

窄距俯卧撑15X4组

第十三、十四周:以下训练皆在负重自身体重百分之十重量状态下进行

窄握引体向上力竭次数X5

静态直臂悬垂20sX6组

偏重引体向上8X2组(一侧手一组)

辅助引体向上6X2组(用毛巾之类的东西绑在单杠上,一只手抓着毛巾,另一只手抓着单杠)

交换直臂悬垂15次X4组

窄距俯卧撑8X6组

第十五周,我卸下负重,我已经基本可以完成一个单手引体向上了,虽然还不是很标准,但是经过后来的不断加强练习,不断进步,已经可以完成标准的单手引体向上了



以上训练计划是根据我及我身边的几个人的经历总结出来的,我相信这个训练方案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效果的,毕竟每个人的体脂,力量,强度,耐力,基础都不同,所以最后我建议对引体向上有兴趣的健友们,可以根据以上训练计划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稍作调整,或者在闲暇之余加强其他肌肉的训练,毕竟引体向上也不是只靠两只手就可以完成的,你的体能体脂体重等方面的改善都对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我相信,这已经算是完整的引体向上从零开始的进阶方案了,但是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有什么疑问的,可以找我一起探讨学习。

以前读书的时候,喜欢引体向上,但是又找不到规范的学习方法,很长一段时间不得其法,卡在12个左右引体向上上一年有余,中途几次放弃过。

今天,写下这个方案,是希望能给那些想了解这方面的人多一个选择,不会和我当年一样不得其法,其实好多人都想过去健身,但是不知道如何规范的锻炼,导致练不好,练不会,坚持不下去。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以后有人会在评论下回复我,或者私信我说

楼主,你这个方案真管用,我已经练会了

楼主,你真辣鸡,我都没用你那么久就达到你的水平了

楼主,你这个方法不行啊,我有个更好的方法跟你交流一下

楼主,我这次真的健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