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考研据统计有341万人参加,是的,我就是这三百多万人中的一份子。
为什么出发?
为什么考研,有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出发,前进道路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我停下,但好在,我终于走完了这一程。
考研是我毕业几年后要去做的其中一件重要的事,只是不知道哪一年会行动。我没有想到是2019年,因为觉得自己需要攒一大笔钱才能安心重回学校。为什么是2019年考研,去年这个时候,因为工作的关系,以通讯员的身份参加了一个有市领导和以色列领导交流的会议,这可能是我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第一次听到这么有现场感的英语了,当然也是听不懂。只是在那一刹那,感觉世界很大,而我的视野却如此狭隘。这是我第一次萌发要考研的念头。中途犹豫徘徊了好几个月要不要考,后来看了《宋氏家族全传》,我当时做的笔记是:知识就是力量,无论哪个年代,无论男女。对,就是这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对于混迹江湖几年的我来说,仿佛又重拾崇高的信仰。
有100个理由放弃
该如何开始描述我这大半年的在职备考生活呢?
刚备考时的心理活动是:为什么有人不选择考研?多么充实的学习时光,多么光明的未来在等着考研的人儿;学到后半段:鬼才选择考研;考试期间:再也不考研了;考研结束后:爱咋咋地。
每一段挑战开始都会经历一段甜蜜期,包括艰辛的考研之路。但是这段甜蜜期不会维持很长,很快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中。最努力的那段时光只维持了一个月:每天5点起床,学到7点洗把脸准备出门上班。晚上下班回来继续学习3个小时。那段时间是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毕业多年第一次拼搏,常常在心里给自己加油鼓劲:我在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路上,也一定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选择在职考研注定比应届生要更吃力一些,看着别人13个小时一天的学,而自己5、6个小时已经满打满算,而且非常疲惫,感觉追不上了。想放弃的念头又一次在脑海里盘旋。
只是这一次,提醒我的不再是某本书,而是我的潜意识。不看书不学习的每一天,我都会梦到考试的场景,不是我在考场上做题0分,就是考试迟到了,不然就是老师教的东西我都没有学。这些梦就像围绕在我身边的小伙伴一样,提醒我不能放弃,不能停下来。
后来,经朋友提醒,我选择了非全日制。不管对于我目前的工作未来的生活,还是考试这个大关,都减轻了不少压力。我终于又走在了确定的道路上。
往后,再无放弃纠结的念头产生。
上考场已经胜利了
考试是一场漫长的自我较劲和对话,有时人会变得特别敏感脆弱,也容易崩溃。在考试前的一周,休了5天的年假,在家整整复习了7天,看不进书的时候,听到了阿冗的《你的答案》,听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低着头 期待白昼
接受所有的嘲讽
向着风 拥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找到答案
当然,再听几次也就免疫了,当成是鼓励的战歌吧!
考试那两天,心态特别好,我前后左都弃考了,我坐在最右边上。那个时候觉得自己能坐在考场上就已经成功了,尽管很多题目答得不怎么样,但内心还是很感谢这大半年来努力的自己。
成年人的快乐
考研不像高考,考完感觉就是解放了。对于我来说,生活还在继续,人生的问题不会因为一场考试突然改变,也不会因为一场考研而得到解决。直面生活的问题,去努力了,去解决,才是人生永恒的课题。
考完的第三天早上起床后,我突然感到百无聊赖,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心里没有期待。那一刻我知道没有期待的日子是开心不起来的。失去期待,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所以人还是要多折腾,因为折腾,才能够感到自己是热腾腾的生活着的。
如果说有什么时刻让自己感到最难忘的,那应该是考完后的那个晚上。考研最后一天刚好是冬至,回到家就吃上了热腾腾的火锅,那天不用我洗碗,不用我洗衣服,不用我拖地,我什么都没干,就是吃得特别饱,吃得很满足,洗完澡看爱奇艺,最后倒头大睡。那个晚上,大概是我最近最开心的时光了,也可能是我今年最开心的一个晚上了。是的,成年人的快乐真的很难,但有时候又很简单,只需要一点点糖,就感觉很快乐了。我想往后再想起来时,说考研有什么收获,大概就是收获了一个无忧无虑的夜晚,那种长途跋涉后终于抵达彼岸的快乐,会让我怀念很久。
常常提醒自己为什么出发,就能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