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核标准答案,美国考核更好的答案。美国更讲究课堂外的教育,甚至申请哈佛,课外教育更重要。
四种人适合出国读本科:一是特牛的人,二是家里有钱的孩子,三是在中国可读二本或一本靠后的,可以读维斯康辛、麦迪逊这些美国州立大学排前十位的大学,如果高中以后不是上国际学校的话自己需要补一些美国高中的一些课程,要把申请材料准备得很好。中国现在有些留学中介,找些好的还是能达成的,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四是全家都要去国外发展的。
有三种人不适合去:一是在国内能上北大清华,但在美国百分百上不了哈佛,上UC、伯克利也比较困难的,老老实实待在清华北大吧,本科毕业后到哈佛、斯坦福读博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二是缺乏自我管理的,出去后天天打游戏、泡女孩儿等等的。三是家境稍微差一点,孩子出国成为了家庭的负担的。
美国大学有三类:一类是顶级私立名校20所左右,包括常青藤的八所大学,两所MIT和斯坦福,再加上差不多十所左右私立名校,如果申请到这个档次的一所学校无疑是为自己前途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首先要求孩子学习不差,其次是要有一两项特长,文体或其它方面特长都可以。特长主要是看孩子在做特长训练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有明确目标、勇气、合作精神等等,通过这件事达到了一个高度。第二类是像UC伯利克、伊利诺斯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等,对中国人有利,看平均成绩,中国学生申请伯利克比上清华容易。第三类就是比较好的州立大学,适合在中国上二本或靠后一本的学生,马里兰大学、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等。美国前20大学各有千秋,前50大学有些地方也不差。
语文很重要,语文不好给人感觉很业余,在职场上走不高,语文不好社会地位不高。数学的作用是教会人们能够把事情表达清楚,能够合作,有逻辑性,能训练思维方式。历史告诉我们从哪来,往哪去,在什么样的位置,历史还是写作训练。科学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一些做实验、推理的方法,以及知道这个世界的边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科学是一个可以叠加性进步的知识体系。
美国学校讲究差异性,一是研究型大学,不一定是医学或工程,也可以是商学等等。二是培养领袖型的,比如哈佛,常青藤中的哥伦比亚大学,三是强调基本的素质教育的学校。
怎么融入大学,一是培养写作能力,二是听好教授的课,学习思维方式、逻辑和视角,三是掌握一门外语,四是加强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交流。在大学里的见识和格局比学到的知识多。
给新入学大学生的五点建议:一是看透钱,钱是上帝借给你的,不是给你的,等你走了以后,上帝都要收走。二是领导力培训,先服从,再合作,再做助手,再做领导。三是知道事情的边界在哪里,四是把自己变成健全的人,至少大学谈一次恋爱,建立很好的朋友圈,树立一个信仰,有了信仰,说话做事理直气壮,有底气。大学课外做到四个一:成功一次,谈一次恋爱,出于本心的一个爱好,完成帮助别人一次不是打一次饭,而是真正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