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当妈那会儿,遇到育儿困惑的时候,我会马上去翻育儿书,对照自家孩子的“恼人”行为去书上找一招就能搞定孩子的好方法,找到了一阵窃喜,马上迫不及待地用在孩子身上,可是,怎么就一点都不灵呢?
就像常常会被问到:孩子不好好吃饭,有没有能让孩子好好吃饭的绘本推荐?孩子脾气不好、爱打人,有没有什么好的情商管理的绘本推荐?这明显的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三川玲老师写过一篇文章《绘本不是药,疗效不明确》,我深以为然。孩子不好好吃饭,并不是读一两本绘本就能让孩子突然好好吃饭的,说不定“儿童健胃消食片”更管用。同理,孩子出现我们认为的“不良”行为,通过找来两本权威的育儿书,找到相应的地方,运用作者提供的方法,就能让孩子的行为迅速改变成我们期望的“好行为”,养成我们眼中的“好习惯”,也不太现实。
既然没用,那经典的育儿书还要不要读?当然要。
没用很可能是因为读的少,读的浅,也可能是选的书不够优质。
我到现在也没完整读过几本育儿书,写这么大的一个题目也是有点大言不惭的。
怀着老大的时候,受老公的影响读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认识到敏感期这个概念,让我知道了,孩子的一些我们不理解、觉得是“麻烦”的行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再正常不过,那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之一,所以在他想要感知、探索世界的时候,我都会陪着他,鼓励他去尝试,而不是以担心他弄脏手或衣服为由,阻止孩子渴望探索的行为。
很可惜在生了老大到他一岁多这段时间里,我都没读过什么书,部分因为我的无知,让他错过了学爬的关键时期,不会爬直接学的走路,没有经历爬的这个过程,对他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