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和“妈妈”,当今综艺的主流词汇。
“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的身份标签永远逃不过PD们的慧眼。“妻子的浪漫旅行”、“乘风破浪的姐姐”、“妈妈,你真好看”……
一大批女性综艺跃入大众视野,频繁登顶热搜,也因题材雷同风格相似而遭遇不同的风评。
思来想去,好像只有“职场女性”还没有走到聚光灯下吧?
这不,《上班啦!妈妈》就来了。
01.
《上班啦!妈妈》邀请了9位素人妈妈,以“观察类真人秀”的形式,还原旅游、广告和餐饮三大行业的真实场景,打的是争夺offer的卖点。
既是妈妈,也是职场女性,这体现了节目组的初衷——既要求女性独立,又有母职在身,以此展现女性生儿育女后重返职场的遭遇。
而在后台,主持人陈铭和伊能静、热依扎、乃万、戴科彬等组成的观察团一起,在观看的同时发表对妈妈重返职场的意见和看法。有点类似《令人心动的offer》妈妈版。
很多人对戴科彬或许不太熟悉。他是猎聘网创始人兼CEO,很明显是节目里的职场专业担当,负责输出大量职场经验和技巧。
在节目开头,借由问卷,陈铭总结了宝妈们重返职场的原因:
对经济和精神独立有需求
不想与社会脱节
分担家庭经济压力
同时,他也列举了妈妈们在职场面临的最大难题:
家庭事业无法兼顾
没有精力接受高强度工作
晋升空间小
将女性身处家庭和职场之间的矛盾状态开宗明义地表达出来,算是节目的一个亮点。
随着节目开播,#在职场上被边缘化怎么办##伊能静谈职场开玩笑的尺度##女性是否要选择无痛分娩#等话题逐步引发热议,当代妈妈在职场中的经历和挫折得到了更多讨论。
可惜,这个明明自带话题的节目,却因为犯了大量女性综艺的通病,声量止步于此。
02.
一个最常见的吐槽是,节目里的素人,实在太不“素”了。
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做过实习的清华大学硕士,金融设计双学位的千万级大V,还有12年市场总监经验的资深职场人……9个人里,无论谁的简历拿出来,都能秒杀一大片观众。在这个意义上,节目所谓记录当代女性的现状,本身就是优选和PS过的。
当然,这不能完全怪节目。为了可看性和话题度,没有哪一档综艺会完全挑选泯然众人的素人。高颜值、高学历、高争议度,利用大众的“慕强”心理,本就是综艺节目的成功秘诀。
可是,当这些高光的职场妈妈还在镜头前为求职所困扰,多少就有点和现实脱节了。每个层级的人都会面临竞争,但吃不到米其林餐厅和吃不饱饭从来不是一回事。因此《上班啦!妈妈》太不接地气了。
观察团的明星,也各有各的槽点。
伊能静,一个即便迟到也不会被老板罚钱扣薪的娱乐圈前辈。乃万,前脚为男孩说话的争议未定,这会儿来品评职场妈妈。热依扎,初为人母,就已经保姆成群,这也不是日常生活里妈妈的常态。
当这些人围坐在一起,对更普遍的“职场妈妈”评头论足,难免会有种“何不食肉糜”的疏离感。明星硬要和普通人共情,共着共着,大概率就会矫情起来。
更深层的问题是,节目涉及的热门话题,并没有把职场和妈妈有机地整合起来。
#当妈妈们后时间有多贫穷#,乍一看是在讨论家庭和工作如何平衡,可展开之后全是对母亲一边倒的褒奖和对生活琐事的抱怨。#伊能静说母亲有权利选择当母亲的方式#,只谈生育,对伴侣却只字不提。这些都是和现实语境有出入的地方。
陈铭开场就说:“让我们看看家庭和职场撞击在一起会迸发出什么样的火花。”
可惜,热闹看过,还是各自过各自,现实里真正的职场妈妈,没有节目组营造的光鲜标签,却有太多节目里不屑或不愿呈现的鸡毛蒜皮,共鸣没看出多少,焦虑倒是引发了几分。
03.
看起来,我们是在对一档综艺节目吹毛求疵。肯定会有人说,认真你就输了。
然而,有些事情,总还是要认真一点。譬如职场妈妈这样切实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只要稍加了解,就会发现,社会对职场妈妈的包容和接受度,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高。
节目中的女性已经拥有足以让普通宝妈艳羡的学历和工作,她们依旧会因为生娃而打乱自己的职场和人生规划。
具体到普通人身上,招聘时是否会因生育计划受歧视,返工后是否断了升职加薪的好前程,都是我们耳闻目睹无数遍的故事。哪怕不求在职场上走通那条本就有性别偏差的登顶之路,只是力图平衡家庭与工作,对女性来说,孩子成长中的陪伴和自我职场上的实现,几乎就是不可能两全的问题。
《上班啦!妈妈》开启了一个好话题。遗憾的是,它解剖话题的方式过于浮光掠影,也因此流于表面。比起精英高高在上地展示和明星隔靴搔痒的品评,呈现更多普通职场妈妈的困境,或许才是更打动人的部分。
有句话说:“为结果付酬,为过程鼓掌。”观众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节目的最后谁获得了offer,而是从选手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照亮自己的前路。这些都要先逼近真实,才谈得上超越真实。
每一个流连辗转于家庭和职场之间的女性,都是生活里的强者。她们扎扎实实地浸淫在自己的人生里,并不奢望天降洪福或者逆风翻盘。只愿有更多已经看到她们的人,不仅勾勒想象中的她们,而是巨细靡遗地照见她们,让她们得到体谅和理解,得以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