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儿子这周写作业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不用再看着他磨蹭着急,为娘心情大好”,于是很多妈妈来问是怎么做到的?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句话:感觉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1 兴趣是行动的驱动力
天天喜欢玩乐高这类的拼装玩具,生日礼物心心念念想要一套乐高积木。爸爸和我商量后,最后送他了一个米兔机器人。快递拿回家时,我很担心的问爸爸:盒子上标注的是10+,有近千个零件,还有电路和程序,这对天天来说会不会太难了?爸爸说,他对这个有兴趣,就不是难事。
果然,周六他早早就把周末的作业和周一上学的准备都做好,等待着生日这天的到来。
周日中午爸爸把礼物拿回家,天天吃完午饭就进屋关上门开始“工作”,晚饭也不过是简单吃了一些,连续几个小时都在专注地进行组装(有兴趣驱动,孩子的专注力超乎大人想象)。期间我进去看他,试图帮他找零件,发现远跟不上他自己找、自己装的速度,反而被他赶出门外(太没面子了)。
显然,这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半天就完成。那么接下来的一周,周内能不能继续组装机器人,取决于他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如果可能较早完成作业,那么就可以为自己多赢得一些组装机器人的时间。
周一放学回家后,不到1个半小时就做完作业,我一看表才7:30,相对于之前的作业时间实在不可思议。
2 花时间引导,复制经验
晚上睡前,我问他:“今天早早做完作业,还组装了机器人,感觉怎样?“
“高兴,这样很好。”
“恩,看起来如果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并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那我们来看看,你昨天是怎么达到这个结果的,这就叫做经验。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经验复制到类似的事情上,以后可能就能经常这样咯。”
“我写得快嘛”
“恩,书写迅速。还有吗?”
“我抓紧时间,没有玩”
“是呀,你今天写作业都没有摸其他东西玩,不玩的话写作业效率就会高。还有别的吗?“
”作业少“
“哦?那你的作业为什么少呢?据我了解,有些妈妈反映说今天作业并不少。”
“我订错少,只有2个字错了。”
“哦,这样啊,一个错词钉三遍。这样你比错5个字的同学要少写很多字了。还有其他原因吗?”
“不知道了”
“我看到你最近晚上都没有做老师当天布置的阅读作业。”
“我早已经都读过了。”
“恩,阅读作业提前完成了,这样在老师布置的时候对你就没有压力了。今天看你背诵也是直接找我背过就签字的,没有读很久”
“那个是以前读过的,再读两遍我就会背了。”
“你看,今天你通过三条途径,实现了快速准确的完成作业。第一,订错作业少,第二,提前完成了部分作业,第三,做作业不玩效率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少订错呢?”
“写完了检查,如果考100分就可以不用订错了。”
“这样啊,不用订错就可以少一项作业呢(略带夸张的语气)!那有哪些作业是可以提前完成的呢?”
“写字不行,那个得每天写。”“阅读我都读完很多了,可以提前。”“预习可以提前,我上次做错作业就提前预习了一课。”
“是呀,所以在老师布置预习时你就少了一项作业。还有吗?”
“没了吧”
“背诵能提前吗?”
“哦,对对,这个可以,可以”
“你早上不着急出门时坐在沙发上发呆,是不是利用这几分钟读读古诗,到背诵的时候就可以很快完成了?”
“可以,可以”
3 尝到甜头,外驱变内驱
作业做完早,就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的结果带来的喜悦给了孩子极大的驱动力。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天天就进屋了,过了一会出来跟我说:“妈妈,我现在给你背《画鸭》,《画鸡》之前语文阅读上有,我也背过了,这样我明天的背诵也完成了。”
(当天作业一个半小时完成,由于时间安排紧凑,额外获得晚睡15分钟的特权)
第三天早上,吃完饭他自己又进屋了,你猜他在做什么呢?我偷偷看到他在准备预习下一课的生字。
(当天作业除了在兴趣班完成6个生字的书写作业,回家后提出“我今天要挑战一小时”,其他各项作业1小时内完成。)
平时看到孩子做作业磨蹭,希望他能提前完成一些事情,往往是我着急上火而他毫不在意时间,不管你怎么说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没有2、3个小时很难完成作业,更别说让他提前去做老师还没有布置的作业了,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
说教,训斥甚至打骂,这些外力似乎除了让孩子感觉到妈妈的怒火和胆战心惊,并没有让孩子做作业的时间缩短多少;而妈妈也因此急躁、气愤,在打骂之后还可能懊恼、内疚……也就出现了“没有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作业直接影响到了亲子关系、家庭氛围。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鲁道夫.德雷克斯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感受到鼓励时,不当行为就消失了。
提问而不是命令,邀请孩子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
训练,是教孩子生活技能的一项重要部分,不要期望孩子没有经过一步步的训练就知道怎么做。
孩子通过体验自己选择的自然后果,来发展适应性和能力。无论是好的后果还是坏的,都会对他下一步的行为决定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