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给葵和她的小伙伴开了空调,再送上一盘切了小块的红心火龙果,她们就待在房间里一个下午都没有出来过。世界清静得一塌糊涂,也美好得一塌糊涂。
迷迷糊糊的睡了个午觉,醒来斟了杯热茶,再切上一盘甜得发腻的丑瓜,靠着软软的沙发,一边懒懒的用牙签戳着瓜塞进嘴里,一边翻着这本昨天图书馆闭馆前一刻从书架上顺来的《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
这才发现借来的是一本关于教授写作疗愈的书。哦,显然我借错了书,我只是想要一本谈谈写作的书,而这本书重在通过书写以疗愈心灵。但没关系,随手翻翻,我还是能找到些有趣的东西:
一、“十分钟限时书写”
“任何人,只要识字,都可以提笔写作。只要十分钟,不要停笔,不要修改,让手中的笔在纸上尽情奔跑,放掉控制的欲望,卸下完美主义的包袱,就可以享受到自由书写的乐趣。”
事实上,这段话我是在这本书的《推荐序二》上看到的。
在作者纳塔莉·戈德堡的第一本成名作《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里,对“十分钟限时书写”这一工作方法应该有更多的阐述。
而在这本书里,她已经做了延伸,但是主要意旨还是不变的:
1.手不要停
“不管你决定要写十分钟、二十分钟或一小时,中间都不要停下来。不用急,不需要紧紧用力握着笔,可是要不停地写。这是你穿越狂野心智的机会,你可以看到自己真正在想些什么、你如何看待事情、你的感觉如何,而不是你认为你应该如何思考、观看与感觉。”
每次写东西都是写写删删,删删写写,费时间不说,心也变得焦躁。这种写法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2.允许自己写出全世界最烂的文字
“你必须做很多练习,“宝石”才会冒出来。”
关于写作,永远争论不休的是求质还是数量。对吾等菜鸟而言,首先还是必须求量。源源不断的输出形成一种习惯,想弃笔都难。写不出来势必逼着自己输入,应当成为一种良性循环。
3.要精确
不要只写“汽车”,要写“凯迪拉克”;不要只写“马”,要写“奶油的马,鬃毛和尾巴是白色的”……
这段话真的点醒了我,精确的语言使得文字不再显得那么干巴巴。
4.不要控制
“说你要说的话,不要说你认为自己应该说的话。”
直视自己的心灵,方能写出有价值的东西。
二、练习静默
“花一个下午不说话,同时继续做你平常做的事情。对牙医点头,对店员微笑……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大家不好注意到你静默,大家都忙着说话。如果你长期练习静默并得其精髓,你将拥有这个世界非常需要的特质:内在的宁静。”
看到这个练习,想起葵那本《弗洛格很安静》,讲的是青蛙弗洛格有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失声了,于是一整天他的朋友小鸭、小猪、野兔都静静的陪着他,喝茶,织围巾,看书,没有人说话,但是世界似乎变得更加美好。
原来,我们话说的真是太多了。静默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心灵练习。
三、用一周的时间在咖啡馆书写
“连着七天去同一个咖啡馆,同一个时间,同一个位子,描述面前的事物,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尝到什么,不要间断。”
当然,场景不一定要在咖啡馆,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场所。也可以选择森林里的一个地方。没有人类在对话,但是每天在同一个地点,会使你注意到自然环境,让你必须将你不了解的事物化为语言。
这个书写练习真的让我很激动,也决定践行。对于观察力比较弱的我来说,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富挑战性。
最后说下,“允许自己写出全世界最烂的文字”,这话深得我心,哈哈,刚好用来自勉。哪怕是全世界最烂的文字,我也要坚持写,相信总有一天“宝石”会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