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痴迷于看摄影集。喜爱翻阅摄影师的系列作品,透过一幅幅图片,看他们眼中的人生。
《50/50 五十张照片,五十种解释》是一本别具一格的摄影集。摄影师冯光远并不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他年轻居住在纽约,有段时期特别热爱拍照,于是有了这些随心拍下来的影像。
多年后在好友的怂恿下,他才开始重新整理这些在当年拍下的照片。连他的摄影展也是在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筹办的。
在那个年代,拍照用的是胶片相机。这些照片是他另一个朋友在暗房里一张一张冲洗出来的,而这本摄影集的文字也大多是他52个朋友一字一字敲打出来的。大名鼎鼎的李安导演也是他的朋友,在这本摄影集里也有一席之地。
人缘如此之好的冯光远,让我产生了无比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便上网搜索,但他的八卦新闻反倒多于正经介绍,只知他是台湾一个有名的作家,曾经和吴宗宪互相呛声,毫不留情面地针砭时弊。
但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朋友们对他的喜爱、尊敬和赞美,看到友人对他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帮助,我想,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太差,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魅力。
坦白说,这本摄影集并不是特别对我的胃口。黑白照片,模糊的焦点,抽象的表达,刚开始看得我有些云里雾里。但细细去翻阅,又发现了一些新奇有趣的角度。
影像中的场景散落在街上,在火车上,在公交地铁上,在公园建筑里,在露天游泳池里。摄影师随心地拍着天空的飞机,拍着沿途的三条烟囱,拍着墙上斑驳的光影,但更多时候,他都是在拍着一个个人,静静地等待时机按下快门。
有了人,这张照片便有了灵魂。照片里的人,大多作为配角默默地出现,一个人,两个人,或是一群人。
大多时候,这些人都是静止的。他们安静地站在树下、天桥下,站在城市的斑马线上,站在硕大的建筑前,巨大的玻璃镜倒映出他们的影像。或者,他们静静地坐在公园的椅子上,坐在炽热的沙滩上,坐在小车里看着窗外人来人往。
有时,照片里的他们也充满了动感。少年在公交车前奔跑而过,只在驾驶窗前留下一抹白影。工作人员搬运着假模特,粗鲁地抱着往车尾箱扔。一个开着摩托车的男人,在乡间的小路上和一个步行的路人擦肩而过,他的脸上布满笑容。
这本摄影集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友人们对于照片的解释。同一张照片,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看出了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解释。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张照片《万华区的旧社区》,书中名字用的是繁体字,这几个字换成了简体字,反倒觉得有些失掉韵味了。
摄影师站在陆桥上,俯身拍下了这张照片。他说,“几栋建筑物之间有陆桥相连,从桥上往下看,常常有惊喜的画面出现。”他希望这充满历史感的陆桥能够长长久久地保持下去。
而他的友人李清志看到照片时,则是另一番感触。他说,“在城市混凝土森林的沉重结构下,生命仍旧欣喜的成长。”在这幅作品里,他看见了桥底下无忧无虑玩耍的天真孩童,看到了叼着一根烟骑着野狼机车奔波于生活的壮年男子,也瞥见了在角落悠闲喝茶看报纸的老先生。
“孩童、壮年男子、老先生,三者同时出现在城市的角落里,呈现出生命中三个不同的阶段和使命,同时,他们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多么妙的画面,多么有趣的解读啊。
正如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欣赏一副摄影作品时也毫不例外。读者们走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有着迥然不同的人生感悟,看到一张照片时,他们往往最先看到的是自己,引发了似曾相识的经历和感受,不自觉触摸到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抓到几个1/125秒,就足够回味一辈子,这是我最喜欢拍照的原因。”冯光远如是说。
摄影真是一个让人痴迷的事情,我愿一生沉醉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