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洪流,和自己在一起

01

大概七八年前,我去过两三次香港。走在香港的某个普通的狭窄街头,我感到我很难放慢脚步。因为我周围的人都走得很快,个个行色匆匆。假如我不跟上这人流的速度,假如唯独我的脚步慢了下来,定会影响身后的人。这样的话,我会感觉到非常抱歉。于是,我也不由自主地保持和人流差不多的速度往前走。

那时在香港坐地铁也有相似的体会。大概是因为地铁站里来往行人太多,香港地铁站内扶手电梯的速度,明显比较深圳地铁里扶手电梯的速度快许多。所有乘客必须当时,我想,假如我是个行动迟缓的年迈老人,面对这个情景,很可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在那样的节奏里,别说停下来,哪怕是放慢脚步都很难。

我想,很多现代人的生活也处在同样的境况里。我们可能不是被真实的人流裹挟着前行,但是却被各种各样看不见的东西裹挟着。

最让我感觉明显的,是人们的生活几乎被“手机化”了。我们以为自己在有选择地浏览互联网上的信息,但很多时候,我们被满屏推送的信息所包围,只能在有限的内容中快速做出选择。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动用的理性分析越来越少,而是较多凭直觉、情绪和下意识的反应读取信息并对那些信息作出反应。而许多信息的内容设计都经过精心处理,它们惯于绕过人的理性思考,直击人的情绪情感……

如此一来,想要慢一点或停下来,就更难了。

所以,有那么多人可以花几个小时一个接一个地刷各种小视频,而浑然不觉时光的流逝。当自我被淹没其中时,时间似乎也被扭曲了。

还记得在诺基亚手机时代以及更早前的时候,晚上一时睡不着了,我们或是会静静地躺在床上想一些什么,或是会打开阅读灯读一会儿书,或是会打开手机里自带的收音机功能听一会儿电台节目。那时,我们有时间与自己的孤独寂寞共处,与内心的焦虑共处。如果实在难以忍受,读书或是其他活动可以使我们暂时地转移视线。

而这样的场景,现在更多被手机所取代了。睡不着的时候,打开手机消磨一会儿时间,寂寞和焦虑都就被缓解了。但你不知道的是,互联网中形形色色的信息里正在不知不觉间调动着你更多的寂寞和焦虑。

我们以为自己当下的生活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其实很可能只是被动选择和接收的结果。

我们当真不能摆脱心中的焦虑、停下来感受生活吗?我们当真不能放下手机,只和自己在一起吗?

02

今天午饭后,我在单位院子里的长椅上坐下来,打开一首口琴版《光阴的故事》,眯起眼睛享受深圳冬日里的阳光和音乐。身边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正专心地蹲在地上玩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喜悦地朝我说:“看!蚂蚱!它会飞!” 我朝他笑笑:“它在跳呢。” 他接着观察那只蚂蚱,我则接着眯着眼静静地享受这份安详。

其实,为生活有意识地按下暂停键,并不难。

过去停不下来,是因为不自觉。当有了一种对生活的自觉,了然什么是真正的美好,什么是世俗的追逐和成就,便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

一位学者说,他每一天都在辛勤地工作,即使这样拼尽全力,最终可能也不过是普通的人生,终将随野草没去,想到这些,他的心中不禁有些悲哀。

学者尚且有如此的感慨,那么社会其他阶层的人们呢?是不是有更充分的理由为自己的人生感到悲哀?

太多的人害怕平凡,拒绝平凡,所以总是步履匆忙、快马加鞭。似乎这样便可以超越这平凡的人生。无数令人趋之若鹜的激励人心的广告正信誓旦旦地告诉人们:“来吧!只要你怎样怎样,你就可以超越平凡、变得非凡!” 

然而,我不再感到悲哀。到了一定的年龄,是否一定要拼尽全力、一定要过得不平凡?如果可以,能否时常暂停下来,享受如此平凡、如此普通、如此不出彩的人生?

毕竟,我们终将失去的,岂止是难以实现的曾经的梦想,还有我们的生命。

新的一年,又虚长一岁,离四十不惑的日子也更近了一点,我开始觉得,来这世上一遭,尽量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人生,在紧要处施展自己的才能,便足够了。与其忍受或是拒斥平凡,加入到那追逐不凡的幻梦大军中,不如静静地退出来,接纳平凡本身,接纳人生的平凡属性。

能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为社会为他人发一份光发一份热,已是很好了。

要时常记得,为生活按下暂停键,走出汹涌的人潮,走出无止境的信息洪流,任自己独处、独乐一会儿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