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话说透了都扎心。
我们以为自己带上墨镜,生活就不会刺眼,道理就不会流血流汗。墨镜前的黑白世界只是想像出来的借口。
现在的人连讲道理都要说的委婉动听,脆弱的内心经不起一点波澜。白左的帽子说送就送。
对于朋友,羡慕伯牙子期,羡慕千古流传的诗句中的友谊,幻想着生命中的挚友不是未到,时候未到,挑剔着身边仅存的朋友,觉得自己这种天选之人,怎么还要和这群屌丝一起玩耍”。一边嫌弃,一边享受。
记得三个月前,自己打算从新拓展下人脉,秉承着予大于求的原则,我要先找到自己能够带来的价值,才能去加深一些普通朋友的关系。当我兴致勃勃拿出一张白纸,打算列出自己的价值所在,已经满心欢喜的憧憬高朋满座的热闹场景,可是“提笔忘字”,当我拿起笔的一刹那,我的所有优点,我所有能够为他人带来的价值,就这样随风而去,消失的那么彻底,以至于我从未发现居然这么“纯洁”,这么无能。
网上有各种交友文章,从主动制造偶遇,到从麻烦别人一件小事,再到定期保持弱连接,但从不敢正视一个问题:你到底能够为他人带来什么,你可以帮你的朋友解决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找你解决,这问题刺耳、官方,很让我这种文艺青年唾弃,友谊的伟大怎么能用单纯的利益来解释,坦诚到让人作呕。
不对啊,我小时候交朋友没有这么费劲啊,
不对啊,在父辈里,还有好多朋友现在也在走动啊
不对啊,我跟朋友就是经常坐在一起单纯的吃喝啊
·····
合作一件事的过程就是交友的过程,以前信息和交通不发达,每个人的圈子都很小, 是空间限制了我们的交友人数,但正是空间限制了范围,反而让我们被动的去合作,又达成了信任的基础。
现在的我们十分敏感,不敢对陌生人释放自己,小时候没人教结交朋友,家长不会告诉你利益交换的现实,把我们保护的很好,好到每个人只剩下自尊。看书去学?看电视去学?无巧不成书,不伟大不歌颂,文学中的友谊太高贵,那种不图回报的付出,只能让我们臆想成自己是享受那一方。
曾经自己信誓旦旦,觉得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够了,殊不知,人活着就是一个节点,如果主动切断了链接,终究成为一座孤岛,那时候你在自怨自艾的说没人懂你,没人欣赏高贵的友情,只会让自己成为散发怪味垃圾站,更加没人靠近。
利益的交换也绝不是金钱开路,从倾听开始到每一句问候,这都是我们可以做到最简单的付出。情感的交换也是利益的交换,情感交换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更是远远大于金钱的付出。现实很打脸,阳光很刺眼,朋友就是从交换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