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珂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长大,但是很多时候,大人们给的建议和意见自己的孩子总是听不进去,有的孩子甚至会故意反其道而行,也就是家长口中的“叛逆”少男少女,或者说“熊孩子”。
其实,孩子们会有这一系列听不进去家长的话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是无效交流。这也就是说,尽管做父母的一张嘴全落在他的身上,可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没有一丝改变。
而当他真正遇到挫折的时候,才会反应过来,原来父母说的是对的,这个时候,孩子才会有所改变。但也许这个时候面临着人生的转折,所以,如何让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这里,我个人总结了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地与孩子交流的方法,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朋友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各位有好的建议和意见的家长朋友一起交流学习。
一、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
很多家长在一开始处理与孩子的关系上,无法将孩子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角色。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在这个意识上,很多母亲会把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或者说是希望的延续。
当然,我不否认孩子是生命意义上的延续,但是家长必须要弄清一点,那就是——当你的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或者说胚芽形成的那一刻,他便是拥有了独立人格和思维的个体。就算他刚出生时不会说话,但是他饿了、尿了他懂得用哭来表达,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孩子是有自己的思维的了。
基于这个原因,家长们应该与孩子成各位朋友,你可以把你的孩子当作与你一样的大人,也可以把自己当作与你孩子年纪相仿的孩童。
如果你想你的孩子和你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那么在家中,孩子应该与大人拥有同样的发言权和表决权。
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家庭的孩子老是抱怨“家里的菜我都不喜欢吃”“爸妈老是说我挑食”,请注意,孩子会有这种抱怨的话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不能吃父母做的那些菜,而是因为,在做饭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做的菜都是做父母的喜欢吃的。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们可以以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你的孩子,问一句“你想吃什么菜”“你想吃的菜可以尝试自己做一做,但我们可以给你提供帮助”之类。
这样,孩子抱怨会少很多。当孩子被问及想要吃什么菜的时候,说明了父母有把他作为一个被尊重的角色。让孩子自己尝试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果想要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抱怨是没有用的,但是父母愿意给他一个能够为自己的想法努力的机会,并且父母可以提供帮助,这也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可以合作的伙伴。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尝试做,那么,请家长转换一下方式,抽个时间(不是饭点),跟孩子一起完成一次孩子想吃的菜,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部分,让他了解,想要达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付出才有可能,如果自己都不努力,别人帮助你也不可能帮助你一辈子。
在共同完成的过程中,应该先把需要做的事情进行分工,使操作步骤的条理清楚,让孩子明白,我这是在与人合作,而不是被人要求。相信这样的沟通,会让孩子更愿意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找父母协商。
二、给孩子充分的话语权。
相信有一部分父母在家里对孩子说过以下这些话——“你先去把作业做了”“这个电视有什么好看的,关掉去看书”“我给你买了件衣服。你过来试试大小合不合身”……
如果被我言中,那么,你需要稍稍的做一些改变。
相信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让孩子去做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对,你的好就是在为了孩子,但是你的坏,也就出在为了孩子这上面。语言是把双刃剑,同一件事情看你怎么说。两个人关于半杯水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同样的,还是举例子说明给孩子话语权的重要性。其实无论是与孩子成为朋友,给孩子话语权,还是之后谈到的与孩子有效交流的其他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与平等。
很多家长在逛街的时候绝不会空手,也许本来是准备给自己买一条裤子或者给伴侣买一双鞋,但看见有自己觉得适合孩子的衣服的时候,便一股脑地扎进了孩子的世界,只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所以,当你在兴高采烈地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家,准备让孩子试一试今天为他买回来的“战利品”的时候,孩子的兴致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高,也许还会各种挑剔,以至于这些衣服沉睡在衣柜中,而孩子经常穿的呢,可能还是那几件自己选择的或者说与你一起去买了购买的衣服。
别怪孩子,他们也是有自己独特风格和见解的个体。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作为父母的你,买衣服的时候,是不是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品牌、花色、大小……需要考虑的太多太多,但是,家长却总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衣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进行选择,也就是说,你给了你自己充分的选择的空间、对服饰的见解与是否购买的话语权。相比之下,你的孩子却没有得到这些条件的满足。买十件孩子不喜欢的衣服,还不如让孩子选择一件他满意的来得好。作为家长,你为孩子的每一次不给孩子话语权的购买,都在加深孩子与你之间的隔阂。因为这种行为,会让孩子产生“我的父母太不了解我了,看来这件事情告诉他们了也不会跟我站在同样的想法,也不会帮助我的”的想法。
所以如果可以,在为孩子挑选物品的时候,或者说是关于孩子自己本身需要做选择的时候,多问问孩子的意见,也许最后你们不能达成一致,但是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对自己是有发言权的,至少要让孩子自己能参与到关于自己的事情中去。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前提下,父母满足孩子自己表达出的部分需求,相信孩子在得到肯定之后,会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注意自身的言行。
你的孩子从小就会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处理事情的,你对待事情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式这些都会给你的孩子一个模版。
我一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你要明白,孩子最先接触的人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不是作为人就会说话,会说话是在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下才学会的,这就是为什么狼孩不会说话且与人类生活之后不能存活的原因。
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没办法亲自带小孩,所以小孩子就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其实如果可以,再辛苦,也请把你的孩子带在自己身边。
孩子的习惯养成是3岁左右就开始了的,他们长大后,潜意识仍会记得小时候的事,一句脏话可能在父母嘴里不小心说了出来也还不自觉,但孩子模仿的能力却超乎你的想象,你的不自觉可能就已经让孩子记忆犹新。
同样的,举个例子。幼儿园班里有个小男生,每次吃饭都喜欢把鞋子脱掉,把脚拿到桌子上,如果脚不放在桌子上就不吃东西。但最开始到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行为,于是跟小孩子的父母联系。
通过沟通,我们得知,原来最近一个星期,小孩的爷爷来家里玩,爷爷吃饭的时候,总喜欢把脚这样放着,孩子看到了觉得很好玩,于是跟着学,做父母的虽然已经告诉过小孩这样不好,但又同时作为子女给老人提议,老人根本不听。
因为老人不听,小孩子便有样学样,也继续把脚房子桌上,作为孩子的爸妈,也是头疼。
同样地,有一个小男生每次玩完玩具之后,会很自觉地把玩具归类整理,放在之前取玩具的位置,后来有一天看孩子妈妈的朋友圈发现,原来在家里,孩子的玩具就是这样规整的摆放好的。
孩子妈妈说:如果他能够坚持每天完玩具之后收拾归类好,我和他爸就会每周给他一个奖励,可以选择一起出去玩,也可以选择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同样的,如果没有做到,那么这周的奖励就没有了,并且我们会收掉其中一个玩具作为提醒,如果下一次有收拾好,我们会将玩具重新还给他。这样处理的效果还不错,至少他明白了整理好自己的东西的重要性。当然,他也可以监督我们,如果我们的资料没有放好,他也可以给我们提出来,同样地,他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与他的互动很平等,他也欣然接受我们当初提出的这个建议。
当然,与孩子有效的交流方式肯定不止这么一点,这次就先分享到此,有好的建议的小伙伴们,也可以一起分享出来,给需要帮助的朋友一起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