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地各部门要强化源头“松绑”、力行思想“减负”、坚持扩权“赋能”,真正为基层赋能增效,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更好地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基层“减负”让干部“返朴归真”,树立正确“权责观”。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要让基层真正减负,让基层干部腾出手脚干事创业,就绝不能让“以会传会”式的减负背离了初衷要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敢于同不良之风作斗争,发挥好“关键少数”“头雁”效应。既要用正确政绩观“减真负、真减负”,通过为基层“思想松绑”,避免出现“只改面子不改里子”的虚浮性工作,鼓励思维创新和行为创新,让基层干部树立“敢闯敢拼”的工作作风,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和热情,在基层展现“正知而正为”的工作态度。
基层“减负”让干部“精简瘦身”,划好职责“硬杠杠”。减负不是减去责任、减轻担当、减少作为,而是简化制度、简化方法、简化模式。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基层干部身兼数职是常态。要建立健全长效督导考核机制,警惕口号减负、数字减负,谨防多头检查、层层考核,不断优化督导考核方式,从“考材料”到“看潜绩”,变“听汇报”为“看现场”,转“收集工作图表”为“直击现场一线”,让实绩来说真话。要从机制上“解题”,按照“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的理念,督促各层级部门划好职责“硬杠杠”,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做到各方责任分明、各尽其力,并通过务实合理的任务“单子”,让基层干部摆脱高压束缚,减轻基层工作的“担子”,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于切实为群众服务上来。
基层“减负”让干部“加力赋能”,赋予基层“新职权”。基层减负工作的质效,直接影响到各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和项目是否能够发挥作用、落到实处。要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责,统筹考核指标,以实效为准绳,“轻装上阵”、聚焦重点、突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狠抓落实。给基层减负,除了相应的制度保障以外,基层的干部自身更要树立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勿打着“减负”的幌子,在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不作为或乱作为的情况。要根据基层实际和岗位需求,主动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效率,确保在“被减负”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群众。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委组织部 刘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