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后开始接触地区产业研究方面的内容。
刚从咨询的行研转过去,所以最开始在做地区产业研究的时候延续了之前做行业研究的逻辑框架。如下:
一)产业概述。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研究范围与现有产业环境。比如通过产业定义、产业分类、产业特点等确定产业研究的范围。
二)产业历史。产业历史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国内外本产业的发展历程,确定本地区产业现在发展到了哪一阶段,下一步应该怎么走。通过掌握产业发展脉络及各阶段的特点,可以结合现在的发展情况,了解现在阶段前人踩过哪些坑,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做哪些准备。
三)产业链分析。通过产业全景图的绘制,确定各环节的内容、竞争格局、市场现状等,对整个产业有全面的了解。
四)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五)产业对标分析。比如发展的很好的产业园或城市,研究他们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良好的原因;另外还有哪些有意发展相关产业结果做失败了的产业园与城市。研究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失败的原因。
六)地区产业发展环境综述。了解所需研究城市的政府财务状况(收入、支出、债务等)与区域产业规划,确定政府的实力、以及有意发展什么产业。
七)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分析本地产业结构、筛选核心产业与潜力产业进行分析,未来建议的产业布局是什么样的,新兴产业要培养什么等。
八)产业发展土壤条件分析。包括政府政策、资本情况、人力资源等。
九)产业发展建议。这部分是最终的结论。
在这一个版本中的思考逻辑是从大到小。在对行业不了解的情况下,先通过对整个行业的现状、发展脉络与发展趋势的了解,对行业或产业有整体的认识,建立讨论的基础。然后再落回到所研究的区域,确定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确定与行业发展趋势的落差。再通过对标产业园区的发展借鉴发展优缺点。
这一版本的框架的缺陷在于:
1)最开始的讨论过于漫无边际,导致工作量过大且低效;
2)对地方的认识不足,最后提出的方案可能缺乏localisation;
3)报告目的性不强,各部分关联性不强。
所以框架只能借鉴其他的行研报告,但是具体的操作框架,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