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云寺,隐于安徽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茂林深处,依山而建,背负山崖,面临深谷,寺周围群山环抱,楚汉相争时,刘邦藏身于此。《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吕后曰:“季(刘邦字)所居处常有祥云,故从往,常得季。”根据这一传说,宋端拱年间,天下佛寺聿然一新,因汉高藏匿,上有云气,时人称为瑞云寺,额曰:萧国福地。
皇藏峪风光雄奇,瑞云寺历史悠久。这些是蒋连碪(砧)先生提炼素材,画于笔端的绝好风景。有画作为证:
《瑞云寺即兴》(自作题画诗) 245cm*124cm
画中所提:
晞古瑞云红叶染,今人续写汉时篇。
秋风静院丹青意,皓态除尘洞气轩。
题画诗若不标明出处,都是蒋连碪的自撰诗。十余年前去过一次皇藏峪,在瑞云寺周围走过,寺院颇具规模,据说曾有九十九间房屋,不远处有皇藏洞、仙人床等景观。如果再去,一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能买到冬岭和尚辑录的碑文游记手抄本或者看到大樗和尚的诗,这是有意思的事。
关于“瑞云寺即兴”这首诗,发现一幅书法专门书写了这首诗,寻觅到诗作成于1973年,画作成于八十年代,书作成于九十年代后。
《行楷》(1973即兴于乡游中)
蒋连碪常以“萧国布衣”落款,皇藏峪及隐于其中的瑞云寺是萧国的地理代表。再加上这幅《瑞云寺即兴》的画作,让我以此为题追踪画家的艺术轨迹。
艺术是怀乡者的歌,对故园的歌颂描摹是艺术家不竭的创作源泉。人生在路上,少时的记忆如影随形。安徽萧县徐里村葛新庄,是蒋先生的老家所在地。一九八零年的那里是土墙草房,平常小院。还很少红砖瓦房,村庄的东面是不高的山头一个连着一个,较高的一座就是和淮北市一山之隔的相山。当时翻山回家或者翻山到市里是常有的事。村庄的西边是一条河,上河西耕耕种种收收,也是一年到头的工作。“东山寻梅,西河泛酒”是记忆中贴在门上的新春对联。门口的麦田果树,河边的小桥杨柳,稀松平常的景物,在笔墨纸的帮助下,艺术家心海里的故乡竟然被演绎的何等朴素动人,因为是再平常不过的树桥山坡,所以翻看三十年前的作品,仍然被画家由心到纸上的故园之情激动不已,崇敬不已。因为就是这么黑白的线条画出了朴素的家乡的感觉,不信请看这幅一九八四年忆写的《家趣》,画中的小桥还在,在徐里村葛新庄的西头,紧挨着淮北通往徐州的省道,小河还在,叫濉河。
《家趣》 68cm*68cm
卧牛山,据说靠近徐州市。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度概括的线条太抽象,1986年的《卧牛山小景》,恕我眼拙,我怎么就是没有看出像一头卧牛呢?相比较之下,画于2000年的烟雨皖南,陆游诗意“俗紫凡红终避舍,不妨自向雨中开 ”被蒋先生演绎地淋漓尽致。诗传画外意,画写诗中景。诗情画意两相宜。
陆游的这首诗《春雨绝句》:“梅中最晚是缃梅,一日来看欲百回。俗紫凡红终避舍,不妨自向雨中开。”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来表达烟雨,表达此刻内心的状态,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动人之处。这个精湛的笔墨技巧动人。还有一点就是画家的记忆力好,没有百度的帮助,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我是做不到。能用一支笔表现平凡之中的不平凡的美,这是艺术家的不同之处。
这幅《乡音》,诸君是否能听到山野里的习习风声,溪流的潺潺水声,就是听不到三两乡友的欢声笑语。这是蒋先生处理画面的高妙之处,尽在不言之中,尽传画外之意。右上角的题款在同学的帮助下,刚刚辨认出来:“画家有意写心声,细镌(精雕)终未成。乱写狂涂真面目,右军诗铸皇姑岭。乙丑年作画,丙寅年节后成其七律,细镌下欠精雕二字,蒋连碪记在相山。”萧县是有个大名鼎鼎的皇藏峪,这个皇姑岭,诸君能否考证在哪里?右军就是王羲之,羲之故里开始于山东临沂,难道画家画的是临沂景色?我没有看见过《乡音》原作,这只是个照片,二十五年前看见这幅照片,心里一动。现在看见这幅照片,不免又一番感慨。这件作品画于1985年(乙丑),1986(丙寅)年落款,作画时,蒋先生三十七岁。现在的蒋先生重病重残,真真是风烛残年。年轻时一腔厚重浓酽的乡愁,现在的心情又如何能表述,语言无力。一想起画家的老境,我就悲从中来,一想起画家的乡愁,我不只是感动这一种情绪。
回家的路
走过多少遍
村头的杨树
我记得
每一棵的样子
从春天到秋天
风儿把麦苗抚弄
麦田泛起绿波
一浪追赶一浪
谁也追赶不上
门前的柳树
搂着阳光
搂着我
点头致意
摇落
山坡上的杏花春雨
这一刻
我望眼欲穿
赤脚的童年
穿东山
下西河
“东山寻梅
西河泛酒”
是我年轻时写下的春联
睡莲
深陷淤泥
睡莲
低头不语
夜晚我在水中不眠
光明我就绽开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