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XPS13的评测文章下跟一位头条上的朋友聊了一聊,主要这位朋友觉得不少轻薄本上接口阉割不易用的问题,顺便也提到了十年前的VAIO Z。
其实索尼当时还有一款比Z系列还轻的产品Pro 11/13,特别是11,做到了870克以下。不过即使如此,两款产品上依旧能够看到USB A型和HDMI接口。
的确,如今的轻薄本上基本采用USB Type-C接口形制,放弃了USB A和HDMI,原有的一些老设备不能直接接驳,但其实这并非无解,在万能淘宝上买一根转接线即可。
相信很多朋友都认同我这一说法:轻薄本采用USB TYPE C接口是时代的进步,也给了设计师更多的余地——如果不采用尺寸较小的接口,笔记本侧面就没法采用收边的设计,10年前的VAIO Z,尽管很薄,但边缘还依旧是直来直去的线条。如果强性要上USB A和HDMI,必然会破CNC模具的刚性(如上图)。
如今接口的阉割其实还是会有,而且还是很多用户经常忽略的地方。首先,笔记本上采用雷电4或雷电3是肯定没有任何问题的。它们物理形制上便是USB Type C,但有一个小闪电的LOGO,如果笔记本接口片没有LOGO,就去官方网站上确认。
雷电4是英特尔主导的接口,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框,啥都可以装:USB 4.0、DP、PCIe,以及PD快充……都可以兼容。其实雷电4和雷电4的传输速率都是40Gbps,但一个接驳单4K显示器,一个是双4K显示器。雷电4的带宽分析真要说起来其实比较复杂,普通消费者知道选它没错就行。
购买时真正容易出现混淆的是USB接口,2019年便推出的USB 4.0接口标准,至今仍有厂商混水摸鱼,问题其实出在USB 4.0以前。朋友们可以看到,USB 3.0,也就是如今叫做USB 3.2 Gen 1×1的接口仅有5Gbps接口带宽,而USB 3.2 Gen 1×1、Gen 1×2、Gen 2×1 及Gen 2×2,分别对应5Gbps到20Gbps的速度。所以真正容易阉割的是这些,当然,升级到USB 4.0以后,它便兼容传输频宽40Gbps的雷电3。聊到这里,大家或许知道英特尔推出雷电4的目的了,虽然英特尔也是UB-IF协会的成员,但怎么也不如自己主导一个标准更舒服啊!
其实还有一个比雷电4带宽分析更复杂的,便是授权费分成。特别是在雷电3时代时,授权费相当高,当时便有千元一口的说法;而雷电4接口才在竞争因素下大为下降,其中多少是英特尔收取的,多少需要分给UB-IF协会等标准制定者,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大家要明白的是,制定标准者永远都有话语权,未来80Gbps雷电5的授权费只能看这些产业链顶端的厂商了。
回到买笔记本的话题,如果笔记本上没有标明雷电接口(主要是小厂和老款型),一定要看清Type C的物理形制下是用的哪个USB标准。最好是USB 4.0。
24PIN图片来源于《https://blog.csdn.net/Mark_md/article/details/114578359?utm_medium=distribute.pc_relevant.none-task-blog-baidujs_title-0&spm=1001.2101.3001.4242》
聊到这里,不妨再多聊聊Type C的结构,现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用的都是24PIN的,其实这个接口还是16PIN(市场也称其为12PIN)和6PIN两种接口形式(外观都是一样的),24PIN的Type C接口才是全功能的,而16PIN不支持USB 3.0及以上带宽,一般小家电多采用,而6PIN则只有充电功能,多用于玩具。所以与之对应的线缆、接口也很重要,使用时别误插了。
另外,笔记本和手机厂商的快充(手机已经有高达120W以上的快充)也需要高质量的线缆来实现电路中的低阻值,所以不光接品,线缆本身也很重要。
今天就聊到这里,已经引伸得太远了,未来几年,大家要适应跟USB Type C相处的节奏,如果有一天USB A被淘汰,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