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然清溪
我在学校工作时,单位评职称,因为名额有限,许多人为了能评上更高一级职称争得面红耳赤,领导决定,择其优秀者上。于是乎,落选的人大为不满,嚷嚷“我和某某(即评上者)差不多,为什么他可以上,我不可以?”一时间校园内被这种怨言充斥,氛围相当不和谐。这时领导组织召开大会,讲了一席话,至今我记忆犹新,而会后,落选者再不散播流言,踏实做事了。
领导讲到:有同事没有评上职称怨气很重,我们也实属无奈,名额有限,通过考评,只得择优而上。而你说:“我和某某差不多,凭什么评他不评我?凭什么认为他优秀,我就不优秀了?”等等话语。这些其实是可以这么解释的:差不多就是有差距,有差距就是差很多。所以,真正的差距就在那么一点点,他多做一点,你少做一点,就成了差距所在。如果量化成战斗力,可能你的战斗力是99,人家是100,就差1,但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挂了,人家还站着。所以事情虽小,差距可见,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所体会吧。
我一直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说服力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差不多先生传》,此文正是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大意是这样的: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还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他说完了这句话,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这位差不多先生最终误了自己的性命还得到大家的称赞,究其原因就是大家都有惰性。这种惰性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
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因为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
1970年,美国进行导弹发射实验时,由于操作人员把一个螺母少拧了半圈,导致了发射失败。1980年,“阿里亚娜”火箭试飞时,由于操作人员不慎将一个商标碰落,堵塞了燃烧室喷嘴,导致发射失败。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发生了爆炸。航天飞机上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事后调查发现,导致这一航天灾难的凶手,可能仅仅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
作为党政口的一名公文处理人员,我也见过不少由“差不多”引发的“血案”。
年初,某科室拟了一篇工作通知,本来限相关单位2月28日前交相关资料,不料那位“差不多”先生从是以往相似稿件上修改过来的,在原稿上日期改写了个2,那个30却没有改,结果就成了2月30日。而此稿件从拟稿人、核稿人、分管领导再到主要领导审签时都无人发现这一错误。堂而皇之此文挂上了网,很快,一些认真读文的人打来电话指出错误,而这时已是覆水难收,所有单位也已经看到了,最后导致该单位被通报批评。为一个日期导致这样的结果,不就是“差不多”引起的吗?拟稿人、核稿人、分管领导再到主要领导大概都是“差不多”先生吧。
那些只求差不多的人,其实就是为自己做事不认真找了个借口。在学校工作时,每学期领导会让大家交计划和总结,于是许多同事随便上网找一篇来稍加修改,格式都没有调整就交到教导处,堂而皇之说写个计划而已嘛,差不多得了,只要课上得好,何必太计较一个计划呢;期末要交总结,那些只求差不多的先生们又开始上网搜罗总结,还说找个相同年级的总结就可以了,因为大家教授的内容差不多。东一个差不多,西一个差不多,工作也就做完了。长期这样,评优评职称落选,又得唉声叹气抱怨命运不公,实际上,许多人就在差不多里面埋没了自己。
其实差不多还真是差很多,你每天跟朋友的收获差不多,时间长了,你们还真差很多。拿考试来说,小学时,你朋友考95,你考90,差不多;初中,你朋友考90分,你考85分,差不多;高中,你朋友考85分,你考80分,差不多;你朋友上了重本,你上了二本,差不多都是本科嘛。可就业了,人家500强企业只招985或者211,你这个二本学生连门槛都不够,这时候,你们差好多了。单方面来讲都是这样,还别说其他了。
网上有这样一个公式:
积硅步以致千里,积怠情以致深渊。跟自己比较,每天进步多一点,千里之行近一点。
跟别人比较,每天比别人努力多一点,则会把别人甩得很远。
所以,永远不要小看每天多的那一点点,你和别人的差距,正是从那个“差不多”开始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