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源自于欲;欲,与身俱来。
从中国古代的第一部诗集《诗经》起就开始记载,并且是第一首诗就有关于爱的生动、形象、美好的描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民间流传许多爱的神话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牛郎与织女的鹊桥会,白蛇与许仙的雷峰塔;以及,《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继为情赴死,《西厢记》中的崔莺莺与张生终成眷属等等,都以不同的笔触为人类描绘爱的纯真与美好、不幸与珍贵。这些民间流传或是文字记载的爱情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爱的内涵对思想处于活跃、兴奋、幻想状态的少年而言却是难以深切理解的。他们对爱是懵懂的感觉,怀春滋情,憧憬爱的甜蜜与美好。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中期,一众少年们有幸进入一所省属重点中学读高中,成为了朝夕相处、无所不言的同窗好友。本是见证美好的时候,硬生生地被冠以故事中听众与观众的身份,感受与之相悖的第一幕爱的悲剧。
高中在镇上,占地面积一百五十亩,相比之前简陋的弹丸之小学与初中,就是一座神圣的殿堂。学校的大门隐藏在一条宽约八米、深约百米的繁华街道的尽头,面朝东南方,步入大门的一刻,眼前犹如别有洞天。修剪有型的黄杨簇拥成绿篱,挺拔的杉木齐整成林,高大的梧桐阴翳成道,粗壮的常青错落有致,满眼是繁茂的绿。正面绿树环绕的是一个标准化的运动场,有序分布成多功能的运动场地,一座长约百米高约五层的白色教学楼横卧在运动场的另一边,学生与老师的宿舍就隐藏在教学楼背后。大门的西侧是一栋栋教师的宿舍楼,一座近千平米的学生食堂,以及两间小型教工食堂与一间锅炉房。大门的东边则是浓密的垂柳掩映着的两口水塘,白色与红色、紫色的睡莲花枕着碧绿的莲叶在如镜的水面竞相绽放;周边有一片棚架林立的菜园,悬挂着长长短短、青青翠翠、红红紫紫的喜悦;嘹亮的虫鸣宣示夏末的清新,它们接力为学校弹奏了一夏的激情,将被新学期饱蘸力量的读书声替代,并湮灭在似火青春的情怀里。
人学的新生均是豆蔻束发的年纪,脸上显露的是一张张未脱的稚气,内心驿动的是一颗颗怀春的心,血液里流淌的是灼烫的激情。最令同学们津津乐道的是,班主任年轻帅气且有一定的教学功底,英语老师美丽活泼且具歌唱舞蹈才艺,一众男同学们近乎稚嫩地希望他俩上演郎才女貌的爱情故事。几个胆大的男生当英语老师面开着班主任的玩笑,她在一众男生完美配合的哄笑下笑靥如花,红脸不语。于是,在晚自习时间,英语老师是除了班主任外来我们班最勤的老师,她不仅督导学习英语,还教同学们唱歌跳舞。她看起来非常享受与班主任的“偶遇”,一时“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班主任只是尴尬地笑笑转身离去。
英语老师教给同学们唱的第一首歌非常有意境,《那一年我十七岁》,“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
装着若有其事的告别
告诉妈妈我想我想离家出游几天
妈妈笑着对我说
别忘了回家的路
……”
朴实的歌词欢快的韵律描述一次年轻而又幼稚的壮行,既是对家的不舍,更是对外面大千世界的向往,激起第一次远离家乡求学的少年们的强烈共鸣,生出一缕淡淡的乡愁。为了排解思念,也是为了增进交流,三五同学哼着萦绕脑海的曲调,相约环绕运动场步行。月光的清辉洒满校区,镂刻幽暗的树影,间歇的虫鸣在升腾的雾气里若隐若现。白露节后的天气就是这样,夜寒白天热;夜晚收集起白昼的热烈孕育成露,白昼又以它的激情释放露珠晶亮的梦。
连续几天下来,同学们发现了一个白天不大注意的一幕。距离学校大门东边较远的院墙边,一排没有修剪的黄杨篱笆形成一处自然围挡的小区域,在浓密的常青树的掩饰下,一扇昏黄的灯光从一栋独立而简陋的小平房屋似底片般显影而出。大家很好奇,纷纷猜测那是堆放什么物资或是圈养什么猫狗之类的地方。经过多次的白天观察,一位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他年约三十出头,身高一米七以上,时常身穿一件渍印累累的蓝色风衣,敞开白净而略显臃肿的肚腩。何许人也?一番打听下,班上有几个镇上的学生,神秘而又不无遗憾地作出解答。那个男人是一个“疯子”,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来校教数学。几年前,他非常钟情于医院做护士的女朋友,后因性格不合,女护士另有所爱,一次争吵后,女护士一记耳光将其打成精神分裂。数学老师经多方医治后疗效不明显,无法继续从事教学工作,乃被学校安置于此,成为每月领取基本工资的“疯子”老师。
呜呼,人人渴望、憧憬的爱,竟酿出如此令人唏嘘而心碎的悲剧。同学们不再平静了,少年的情仇来得简单率真,愤愤然对那位女护士进行言语上的谴责,对数学老师投去怜惜的眼光。这是一众少年们最具现实教育意义的“情感公开课”,没有对错观,只有惋惜。原来,成年人的世界里,爱,竟有如此的魔性;男人的世界不应只有爱,还要有宽广的胸怀。
冬去春来,学校经历着四季的变换,同学们也感受着学校四季变幻的风景。新的学年,同学们按惯例从五楼转到四楼读高二,五楼则是留给高一新生。大家很奇怪英语老师没有自动跟随执教高二,而是继续执教高一年级,但大家的注意力放在越来越重的课业上,好似没有一年级的那份期盼的热情,对爱的美好幻想又添增了一岁的具象,多了一份冷静,何况是一个英语老师呢。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们教室头顶的地板传来猛烈的“吱吱吱”刺耳的摩擦地面的噪声,接着就是一群男生的喝彩声与敲打桌椅的沉闷声。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肯定又有调皮的学生在闹事,吵闹得无法正常上课。语文老师派班长上楼去处理,稍后他回来反馈说,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精神失控,叫新生们将课桌移向四周,留出中间的空位跳舞,这才引起新生们的看热闹与起哄。这件事引发同学们持续的关注与交流,初步打听到是因班主任没有接受热情的英语老师,反而是与他同一教研组的女数学老师恋上了,导致英语老师美丽的心情受到沉重打击,引发间歇性的癔症。这件事也轰动了学校,英语老师也在积极治疗下才逐渐控制住病情,家人为其申请工作调动,让她离开这伤心之地。
又是为爱痴狂的悲剧,是同学们亲历的第二幕悲剧。不一样的是,第一幕是郎有情妾无意,第二幕是妾有意朗无情,结局却是殊途同归,爱的一方为爱发狂。那时好像才慢慢了解成年人的精神世界,懂得欣赏他们对爱的执着,但那是一种偏执,结果是适得其反;开始同情他们用情至深,却用错了对象,结果是自己反受其害。爱的伤痛,旁人无法深切感受,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那种心理上的折磨,精神上的煎熬。
一切没有假设,只有经历:苦涩的,甜蜜的,遗憾的,完美的。一切没有彷徨,只有前行,迎接这个开放的时代。同学们没有迎来青春期特有的冲动而迷茫的爱,只有面对紧张的高三作成人之礼。大家白天忙于紧张的复习备考,晚上睡觉前在宿舍讲一些捕风捉影的男女生情爱的花边新闻,然后枕着青春的愉悦满意睡去。
高考前两个月的某天晚自习时间,一位男同学手拿一副羽毛球拍推门而入,他站在讲台旁,“啪啪”,球拍折断的刺耳声打破了教室的安静,吸引了全教室不知所以然的眼光。正当大家迷惑之时,一位身材苗条、皮肤白皙的女生从座位起身走过去,“嗤-嗤-”,一阵连续而猛烈地撕裂空气的声音,她在众目睽睽之下撕碎手中的日记本,抛洒在折断的球拍上,似乎作出某种回应,然后翩然而去。空气一下子陷入凝滞,同学们瞬间又似乎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俩刚刚的经历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段爱的插曲,平时感觉不可能的同学,刚刚经历过青春的碰撞,挥洒爱的纯真与浪漫,却经受不住爱的考验。他们又是幸运的,年轻的冲动令他们规避了另一出爱的悲剧。
除了一厢情愿的爱的悲剧,有没有男欢女爱的爱呢?我猛然回忆起七十年代上小学时,一名教小学三、四年级数学的男老师与其女友在宿舍“亲嘴”时,被其他老师撞见而被举报,上级主管单位大义灭亲地将其开除,理由是“伤风败俗”。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当时无助落寞的神情,白净的脸上缺乏血色,两眼满是哀伤,瘦高的身材担起三个帆布行李包,弓着背姗姗而去。他们应该是郎情妾意,却被时代的愚昧所伤,为爱付出了无以承受之重的代价,乐极生悲是另一种爱的悲剧。这或许是时代发展与观念更新前赋予爱的序曲。
爱是主观意识的感受,是多方面的,不能如物质般明确描述,也就意味着那是难以具象的丰富的体验。爱是无罪的,它的结局可能是悲剧,也可能是喜剧;不管结局如何,其间的过程应该是甜蜜的,应该有幸福的那一刻,应该是值得铭记终生的。
2022年2月24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