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本人原创,欢迎关注、转发分享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祖宗”,是一家三代人的希望,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最好的,帮孩子做任何事情,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
每个父母和长辈都很爱孩子,都把孩子当成宝贝,但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也一定要把握的原则是:爱,但不溺爱;包容,但不纵容;欣赏,但不重赏;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的感悟,你能做到以下8条中的几条呢?
1. 把孩子当成我们的老师,与孩子做朋友
每个孩子
都是父母的小时候
孩子也是我们的老师
孩子们可以做到
开心就笑,难过就哭
没有顾虑,不怕犯错
今天的不愉快不会影响到明天的开心
情绪表达不会多加掩饰,敢爱敢恨
可我们永远学不会的是
一双清亮的眼
和一颗简单的心
2. 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则。
之前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教育孩子学习,由一个小学文化水平考上了研究生。
儿子的母亲目前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对孩子而言,这是他引以为自豪的事,也是一种促进力量。虽然他不知道母亲考研的历程有多么辛苦,但母亲深夜还在静静的看书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榜样,使他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会梦想成真。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过程,大人也有很多的不足,为了教育好后代,我们努力校正自己的行为,不断完善自己。大人的一言一行,无意中会引导孩子对其注意,进而模仿、尝试。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平时做人做事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使孩子的品德与智力良性发展。
3. 交心比交作业重要百倍
我们知道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
都很有思想
当你在命令他时
他会选择与你对着干
当你哀求他时
他会觉得他占上峰而洋洋得意
只有当你和他是朋友时
他才愿意与你交流
请蹲下身来
与孩子平等相待
当你理解他们的苦恼
他们也体谅父母的不易
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4. 处罚孩子要适当,积极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小时候对于是非对错还没有很强的观念,对于金钱也没有太多理解,只是简单地认为我想要,我可以,我愿意……
如果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以强硬的态度去处罚,相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会令孩子产生厌恶、反感甚至憎恨心理。
5. 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建立学习兴趣
相信这两年,大家的朋友圈都有被因家长因孩子陪写作业而疯狂的事。
为什么孩子做作业成了很多孩子的梦魇一般?
我们知道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但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写作业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如果家长都要时时陪着、管着,孩子怎么能自己成长呢?
关键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鼓励,让孩子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有他自己的选择,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
6.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7. 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很多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兴趣班……孩子每天除了学校上课,晚上、周末都安排的满满的。如果这些都是孩子喜欢的,孩子也特别愿意去学,当然是好事,但如果这些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对于孩子来说,是负担,孩子并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和长进,而家长花了钱和精力,却不会有收获。何不培养孩子一项或两项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让孩子学得开心,也有所成就?
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
每一个孩子有一些不足之处,要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孩子,改变他的不足。
8. 不要让孩子帮你实现梦想
我们总在想
如果时光能倒流
我们要怎样怎样
我们可以成就一番更好的事业
或者
我们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
甚至
我们能够自由“飞翔”
但是
时光没办法倒流
于是
我们开始把我们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希望他们从事我们想从事的工作
希望他们做到我们没有做到的事
而事实上
梦想
是为灵魂定制的奢侈品
不要让孩子帮你实现梦想
他们生而有梦 要仰望自己的太阳
追逐自己的远方
给孩子自由
让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亲爱的朋友,
你感悟到了几条呢?
留言回复告诉我,你的感悟是什么?
关于孩子的教育,
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或建议,
欢迎您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