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行文顺序:
1,心智力量的不同,会对人的发展造成迥异的结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是相关、相互影响的,由心智力量的差异造成。心智力量的差异与时间有关。
2,对“抱怨上司愚蠢”的分析,心智力量强的人如何分析做决策。
3,对”你真的那么优秀吗?“的分析,猎头最关注二流人才,所以被猎头看上的你并不是最优秀的。
3,对“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的分析,把一件事做的比别人好,就会对此事产生兴趣,兴趣并没有那么重要。
4,“学习方法真的至关重要吗?”的分析,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投入大量时间,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学习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
5,重复练习的重要性。
6,举以上五个问题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心智力量差异大到令人震惊。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是最重要的事。因为,心智力量是做决策的基础,依靠心智力量做出不合理决策的时候,会浪费大量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这样就可以解释,自己刚毕业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随着经历增多,发现自己什么都难以做好。为什么?就是因为,刚毕业的时候,并没有在事上锻炼、琢磨,之后,扑面而来的事情,将没有准备的自己,逼入时常尴尬的境地。那么可能解决途径是什么??目前暂时想到的,就是文中提到的发展心智的力量,积极做事,想办法做好事。以前,经常有一种想法,想通过看书获得不悲不喜、不来不去的心境,然后在以这种心境去做事。到了目前看来,似乎是行不通的。未曾入世,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便想出世,这出的是什么,烦恼不断,漏洞百出,空中楼阁,浮沙筑高台。对于自己,并不适合,还是要放下痴心妄想,踏踏实实把事做好,于事上打磨自己的能力、心性。】
【拥有强大的心智力量的人面对“上司的愚蠢”的思考模式:
A问题是否会阻碍B事项
如果是,是否能补救?
如果能补救,方法是什么?
如果却定不能补救,我能否有效地提供帮助?
如果能,提出有效的方式,去提供帮助。
如果不能,有无其他可行建议,有效方案。
如果有,想办法,并实行
如果没有,
如果不是,应该C
如果能C,就
如果不能C,就
】【这里运用了二分法,并整体考虑自己能提供的积极影响。】
这些人不快乐。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作者认为并非如此,这样论证:
1,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没有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并提出建议:
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 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要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好而不喜欢,就要分辨另外一件事儿了: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
2,人们总说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别的事情。可事实上,那应该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没开始做那件事情, 所以还没有在那件事情上受挫折而已。不久,因为做不好,而失去兴趣,说“我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个。”
得出结论: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究竟到底是做好了才有兴趣,还是有兴趣了才能不畏挫折继续做下去,这是个问题。目前,在我看来,只要确定了一件事对自己有益,就应该坚持做下去,并做好它。】
【学习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
隐藏假设:按照好的学习方法做才能成功。
这样论证:
举反例,有人用愚笨的方法,但是成功了。父亲的例子,钟道隆先生的听写法,李阳,俞敏洪的词根词缀记忆法。他们的方法不同,甚至并不高明,但都成功了,共同点在于他们都很用功。
得出结论:
对于坚持,方法有多重要呢?很多的时候,哪怕说不重要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其实也并不是特别过分。所以,有那么多的人在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是件非常可笑却又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的事情。 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
】【在同样用功的基础上,我想好的方法还是能带来更多的收益。可问题是,与别人的差异,并不是足够用功到谈及方法的程度。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是相差了不知多少日夜的苦功。在别人学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在看娱乐节目,游戏,还是网络小说。看这些也行,只是,是有所目的的反思、提炼、升华、总结。还是单纯的走马观花,看过就忘的只为娱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自己的某些想法竟然可以“尽管错误却貌似逻辑严谨地正确”。【逻辑严谨的想法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问题在哪?】
【起初,认为盲打是多余的技能。后来,学会盲打以后,体验到其好处,改变观念。认为起初的观点,是因为懒惰,没有意识到这点,则是由于自己心智低下。】
记得过去老师曾讲解论语中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是我每一天都自我反省三(多)次;第二种是我每一天都以下列三件事来自我反省;而根据上下文,貌似第二种解释更加合理。但是,在我那次被自己突然弄清楚的意识吓坏了之后的顿悟是,管他每天到底是“反省三次”,还是“列出三件事来反省”,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每天都在“反省”——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好像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初中的时候,也学过这段对话。隔着那么长的时间,记忆已经模糊。今天再次看到,更加震撼。每天都“反省”,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那么每天都会有微小的进步,日积月累,进步就更大了。重要的是,每天都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