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上学,学校每年都有贫困生补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交申请。有的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爱面子,不想在同学面前暴露自己的家境,便不主动申请贫困生补助;还有一类同学,以我为例,即使发现自家也并不富裕,但发现跟自己家境差不多,甚至比自家还要好点的同学竟然也能申请上补助,我更会不以为然,因为我觉得班上有家境更加困难的学生需要这个补助,自己怎么也不会抢占这个名额的,身边有人比我更需要它。
然而,自打上了大学以后,发现跟我有同样想法的可能是极少数人。因为在大学的朋友圈中,经常能听到的八卦就是某某用着苹果手机、穿着名牌衣服还去申请贫困生补助,关键是他最后还能被评上,这就很离谱了!
读研究生的时候,有幸沾学校与学院的光能够多次参加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这项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入户调查,通过面谈法与农户沟通了解其目前的困难以及是否享受帮扶政策等。最后的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整个过程我们都在与村干部斗智斗勇,有不少困难户家都关门了,因为有人提前通知他们,让他们关门不要待在家里,就是为了躲避我们的调查;还有一些生活确实困难的困难户,因长期在外务工,村里的帮扶政策并没有帮扶到位,而当我们打算把这做为发现的问题准备上报时,立马接到了村里的来电,告知我们帮扶措施已经到位了,只是还没有通知到本人……这一系列操作不禁让我想起全国各地那么多贫困区,那些确实困难的人们是否真正享受到了国家的帮扶政策。
如今在银行上班,天天办业务也难免碰到很多低保户、五保户,虽然我不是本地人,对本地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总是听同事说起,他们也是听闻还有开宝马领低保钱的,当然车不会直接停在银行门口这么显眼的地方。
这一路走来不禁感慨是不是成人的世界总有残缺,成人的世界只有利益,自尊心与同情心在利益面前显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