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查经,林前13:4-7的经文讲到爱的真谛(或着可以理解为标准,特质)。在大家讨论的过程中,每一次讨论都似乎是神在对我带孩子过程中的种种行为的一种鞭策。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理想中的自己:
温文尔雅,无论波娃怎么哭闹,我都能温和的抱着他,想办法然他变得平静。
现实中的自己:
嬉皮笑脸,连哄带骗。等到自己精力消耗差不多了,就大呼小叫,甚至怒目而斥,恐吓逼迫。
回想起来,深感愧疚。不仅不能恒久忍耐,而且忍耐中也常常满是牢骚苦毒,没有从神而来的恩典和慈爱。
”爱是不嫉妒,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
理想中的自己:
心平气和,有理有节。无论妻子的牢骚,还是孩子的哭闹,还是繁重的家务,还是~~~。总是能够一桩桩一件件的去化解,去完善,问心无愧于神,问情无愧于诺言。
现实中的自己:
一忽万事大吉,一忽小肚鸡肠;一忽云淡风轻,一忽愁云万里;一忽爱心永驻,一忽畏畏缩缩。
整个一分裂人格,脑子坏掉了,还被微波炉微波了一小时,然后拿压路机碾过一百次的怪物。爱,我老婆如果不是女超人就一定是神奇女侠。
“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
看到这两句,已经无地自容了。只能说,我自己是”事事求自己的益处,还轻易发怒。“事后还美其名曰:我有点抑郁症的倾向啊!
哎,拖出去枪毙五分钟先。
“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理想中的自己:
宽宏大量,海纳百川。坚持真理,正义凛然。一打眼,就是:
高高泰山巅,白衣飘飘然。
仗剑踏云去,除魔天地间。
问我何所欲,太平天下安。
现实中的自己:
不计算是因为没触及到底线,而底线设定的又很高。口口声声说不喜欢不义,却往往对不义妥协退让。真理的坚持成了心理安慰。
惭愧,惭愧。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包容,相信,盼望,忍耐这四样都容易做到。
但是加上定语凡事,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希望下一步谍中谍,阿汤哥可以考虑搞个文艺片,试试这四个凡事。
也许您看到这儿,对我的人格也产生了怀疑吧。但这就是真实的,龌龊的,软弱的,泥沼中挣扎的我。一个想要摆脱,也在努力摆脱的我。
曾经看了一本书:标杆人生。 个人觉得比心灵鸡汤好。
爱孩子,要用从神而来的爱。爱老婆,也要用从神而来的爱。也记得要爱自己,用从神而来的爱。
爱,是永不止息。感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