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筛查,今天这个话题比较沉重,但是关键时刻很有用。
今年以来,我读了很多医学方面的书籍。很大一个原因是,我身边患癌症的病例越来越多。我一个好朋友罹患胃癌,疫情中终究是没有熬过去。还有几个朋友是甲状腺结节,都做手术切除了。
最让我难过的是,我的大家族中一个亲人罹患鼻咽癌。治疗了快两年了,希望老年保佑不要再复发。
我深知当一个家庭成员罹患重疾时,对这个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中间的痛苦与折磨,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滋味是何等的难受。
01
癌症预防大于治疗
癌症这种疾病,如果是能在早期被发现,治愈率相当高,对生命的影响不大。可是很多类型的癌症,在早期都是不声不响,没有任何异常。
等到感觉不对劲去医院检查的时候,都是中晚期了。这个时候就算倾家荡产去挽救生命,效果不见得好,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也是万分痛苦,家属也是备受煎熬。而且中晚期的生存率跟早期相比,活下来的机会渺茫多了。
比如美国癌症协会统计,乳腺癌如果I期确诊,经过积极治疗后,5年生存率几乎能达到100%,但是如果IV期确诊,这一数字仅为26%。I期发现的结肠癌、直肠癌,5年生存率约为91%,但是如果到了晚期(IV期),这一数字仅为12%。
很多人以为定期去医院体检,选择比较昂贵的体检套餐,就能避免问题。然而很多套餐就算花费巨额,如果检查的项目不对,钱花了也不一定能买到心安。
这两天我读到了一本书《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这本书里就谈到了关于癌症的发病原理,预防和治疗手段。我准备分几篇文章来展开。
如果我们能在疾病萌发之前,做好相应的检查。一旦发现火苗就迅速扑灭,就能把恶魔杀死在胚胎中。
在薄世宁医生的这本书里,我特意摘抄了一些癌症筛查的检查方法。这些都是针对一定年龄,尤其是高危人群。建议身边的每个朋友,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预防疾病。
在这本书里,以下4种癌症建议优先筛查:
肺癌—用低剂量肺部CT 进行筛查;
乳腺癌—用乳腺钼靶检查或加上超声、核磁共振筛查;
宫颈癌—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或者加上HPV检测筛查;
结肠癌和直肠癌—用结肠镜筛查。
癌症筛查的年龄以及频率,可以参考这本书里的筛查指南。以下部分来自摘抄:
027
9种常见癌症筛查
一、乳腺癌筛查指南
1.20~39岁
不推荐对该年龄段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2.40-45岁因
(1)适合机会性筛查。酸
(2)每年1次乳腺X光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类或d类)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3.45~69岁算
(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人群普查。
(2)每1~2年1次乳腺X光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70岁或以上
(1)适合机会性筛查。
(2)每2年1次乳腺X光检查。
(二)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光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磁共振成像)等新的影像学手段。
以下是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inoma in situ,简称LCIS)的患者。
(3)既往行胸部放疗。
二、肺癌筛查指南
(一)筛查年龄及频率
筛查建议1年1次。
建议筛查人群:年龄为50~74岁的吸烟者,至少有20包/年吸烟史,如已经戒烟则戒烟时间不得超过5年。
(二)筛查措施
低剂量螺旋CT。
三、肝癌筛查指南
肝癌的高危人群: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检查措施: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
具体建议:建议上述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至少进行1次检查。
四、胃癌筛查指南
(一)筛查对象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二)检查措施
血清学筛查和内镜筛查,最终确诊需要病理证实。
五、食管癌筛查指南
(一)筛查对象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项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其作为筛查对象:
(1)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坦酶状细胞癌等)。
(二)检查措施
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
六、宫颈癌筛查指南
(一)21~29岁的女性
(1)检查措施:巴氏试验。
(二)30~65岁的女性
(1)检查措施:巴氏试验和HPV-DNA检测。
(2)具体建议:对于30-65岁的女性,应每5年进行一次HPV检测加巴氏试验作为筛查(首选),或每3年进行一次巴氏试验(可接受)。
(三)年龄>65岁的女性
(1)检查措施:巴氏试验和HPV-DNA检测。
(2)具体建议:年龄>65岁的女性,在最近10年内巴氏试验连续H3次阴性,或HPV检测连续H2次阴性,最近一次检测发生在最近5年内,应停止宫颈癌筛查。
(四)已接受过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
具体建议:已接受过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不需要接受宫颈癌筛查。
七、结直肠癌筛查指南
(一)45~75岁的男性和女性
(1)检查措施:每年进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 ;每年进行高灵敏度愈创木脂粪便隐血试验(HSgFOBT) ;每3年进行多靶点粪便DNA检测(mt-sDNA) ;每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每5年进行CT结肠成像检查(CTC) ;每5年进行软式乙状结肠镜检查(FS)。
(2)具体建议:年龄在45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应根据患者的偏好和检测的可行性进行定期筛查,包括高灵敏度粪便检测或结直肠结构(视觉)检查;
非结肠镜筛查试验的所有阳性结果都应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这应作为筛查过程的一部分;健康状况良好、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成年人应继续筛查至75岁。
(二)76~85岁的男性和女性
具体建议:应根据患者的偏好、预期寿命、健康状况和既往筛查史,进行个体化的筛查决策;如果决定继续筛查,可按上述筛查方案。
(三)年龄>85岁的男性和女性
具体建议:不建议继续进行筛查。
八、子宫内膜癌筛查指南
高危对象为绝经期女性。
具体建议:应向绝经期女性告知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和症状,并强烈建议这此女性及时向医生报告意外出血情况,即使是少量的点状出血。
九、前列腺癌筛查指南
对象为年龄H50岁的男性。
检查措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PSA),同时进行或不进行直肠指检(DRE)。
具体建议:对于预期寿命H10年的男性,应该在获得前列腺癌筛查潜在益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相关信息后,与医务人员一起就是否进行前列腺癌筛查做出决策;前列腺癌的筛查必须在患者充分知晓利弊的情况下进行。
03
年龄增长是癌症的最大影响因素
许多人会认为,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熬夜,吃不卫生的食品,生闷气等等,这些才是致癌的原因。然而,根据权威的期刊发现,癌症发作的最底层原因是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加一起只占34%,而年龄增长才癌症发病的最大原因。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基因突变的概率越高。40岁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呈指数级增长。
在这里,作者建议所有高风险的人群,尤其是40岁以后的中年人,根据自身的情况,跟医生协商后,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的防癌检查项目。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给自己买个心安的同时,也是对家庭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我在这里补充一句,老生常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跟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人相比,一个拥有健康体魄的人,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牺牲个人健康去换取财富的行为,很不值当。失去了健康,手上有再多的金钱也不能延长生命。
新的一年里,但愿身边的每个朋友都能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靠边放一放。
备注:这篇文章里,第二部分癌症筛查指南的详细信息,全部来自于《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5 警察是如何提审嫌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