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后,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
(节选)作者丨李爱玲
01
多年前,一位长辈问我:你觉得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
我思忖良久,找不到精准的答案。
他告诉我,三十而立,不是表面的成家或者立业。你立的,是成熟的思维模式,是独立而纵深的思考能力。
直到我走过三十岁,碰过壁,流过泪,走错路,爱错人,百转千回过后才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年轻的我们太习惯“拿来主义”,问题一出现,马上想招呼几个过来人,收获一堆经验之谈。情感一受挫,立即求助一群闺中密友,给出一千种解决方案。那时的我们,总期待拿过来人的经验指导自己的人生,总希望用名言警句启蒙自己的智慧,总是太渴望借用外力,太容易依赖外援。
我们唯独缺少自我觉察、“自我使用”的能力。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背景体系——性格、情感、原生家庭,软肋、禁忌、笑点痛点。生命如此厚重,没有谁的经验可以全盘指导另一个人的人生。
只有那些不停思考、探索和成长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过来人——把每一次失去,都转化为另一种势能;让每一场煎熬,都成为劫后余生。
深度体验每一个或甜蜜或痛楚的过程,剖解,晾晒,分析,提炼,从此拥有逻辑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完成这场转变,你的伤痕才能最终成为铠甲,为爱受过的伤才会是你真正的勋章。
02
围棋中有一种学习方法,叫作“复盘”。在每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分析哪里下得好与不好,重新推演一次。
我们要从别人的故事里复盘,以汲取能力,更要从自己的经历里复盘,以迅猛成长。每一次挫败失意、苦痛挣扎,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廉价的懊悔,更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失足后空余恨。
我越来越相信,每日三省吾身,不是一句迂腐的空话。日日宛如新生,并非一句文艺口号。是过往每个阶段的自己,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付出过的青春热血,挣扎过的绝望岁月,曾经每一个俯身哭泣的姿态,都是为了成全今时今日有力的手,将自己软弱的肩膀扳过来。走过的夜路,是为了无限接近不远处的坦途。
人一生,无一不愿被妥帖安放。而谁都无法预见前方是幸运在翘首,还是苦难在等待。
不是每一个人,到了三十就自动“而立”,到了四十就已然“不惑”。看看身边,一把年纪还没活明白的人太多太多。
过去,你只怕赚钱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老去、孩子长大的速度。
如今,你是否问过自己:
你内心成长的速度是否赶得上肉身衰老的节奏?
你精神丰沛的所得是否抵得过情爱消逝的所失?
你格局视野的开阔是否超越了柴米油盐的烦扰?
你气度学识的增长是否抵御了烟火流年的侵蚀?
岁月只会流逝,不会凭空给谁惊喜。你不应白白受苦,更不该空空老去。
03
人的成长,并不只在十八岁的成人礼上,不只是在宣读誓词的婚姻殿堂,也不只是在初为人父人母的分水岭,而是,在那些回望来路的时刻,清楚地看到自己披荆斩棘、步步向前、日渐强大、收获丰饶。那荆棘,成为你手中的“尚方宝剑”,从此“斩妖降魔”。
《了凡四训》里写: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你要有勇气,让自己日日新生。你要有能力,每天睁开眼,就看到一个比昨天进了一步的自己。
这世上,谁都不是谁的药。当我们终于成为勇敢、柔韧、笃定、强大的人,就敢对着皱纹互嘲“岁月是把杀猪刀”,也敢对着腰身自黑“岁月是把猪饲料”。
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疗愈,才是永恒王道。三十岁之后,你就是自己的过来人。流过的泪,要成为一条渡你的河。受过的苦,要照亮你未来前行的路。
岁月真的未曾饶过我们,而我们,亦不能辜负岁月。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万里路。
二三十岁,
“愿你不改稚气,不煞锐气,
不失勇气,也不染戾气,
即使在最黑的夜、最冷的天,
也有最亮的眼、最热的血。”